二十七、伏气温病论

《温病正宗》书籍目录

伏气温病,本冬伤于寒。后人论伤寒由表入里,温病自上而下,欲撇去伤寒,独开生面以论温,而不自知其无知妄作,不但于仲景经文,未明经旨,并于《内》、《难》二经所论温病,概不符合。此乃无根之学说,不足道也。仲景论伤寒∶有寒邪伤经,由经传经者;有寒邪伤表,由表入里者。寒邪入里,先入胸为胸满;由心而入心下为心下痞;由心下而入腹中为胀满。其病皆自上而下。伏气温病,本冬伤于寒,寒邪伏于骨与肩背之膂筋,至春,病随气化,由筋骨而出走肌肉,化为温病;由肌肉外达皮毛,发为热病。伏寒化温,自里出表,乃人身之气,随时变化使然。所谓自上而下者,乃人之胃气,不能使邪气外解,则邪气入里,由上焦而入中焦,甚则深入下焦。其病由卫入营,由表入里也。夫病之所以由表入里,自上而下者,皆人之气化使然,非病能使然。寒邪从毛窍入,温邪亦从毛窍入,不得以温邪为从口鼻入,不能从毛窍入也。何也?人之口鼻呼吸,毛窍亦呼吸,病气随呼吸入人身,固无分乎寒与温也。惟瘟疫传染,地气为病,秽浊气味,由口鼻入耳。

伏气者,正邪也。冬以寒为正邪;春以风为正邪;夏以暑为正邪;长夏新秋以湿为正邪。正邪能伏,虚邪、实邪、微邪、贼邪,皆不能伏也。六气伤人,合于四时,只论风寒暑湿,而不及燥火。何也?以燥火二气不能伏,故燥为秋之正邪,而置之不论。喻嘉言未明经旨,为补秋燥一条,不知燥伤肺金,其病即发为燥咳,不能伏至冬令而后咳嗽也。

按燥气有二,有火燥,有寒燥。火燥伤人,其气不能伏;寒燥伤人,结为 瘕,为疝气,日久不愈,亦伏气病也。

嘉言欲补秋燥一条,当言疝瘕,不当言咳嗽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温病正宗》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温病正宗》书籍目录
  1. 伏气温病论《温病正宗》
  2. 伏气温病《中医词典》
  3. 伏热《中医词典》
  4. 伏气温病《中医名词词典》
  5. 伏热在里《中医名词词典》
  6. 伏气《临证指南医案》
  7. 伏热在里《中医词典》
  8. 伏气《中医词典》
  9. 伏人耳后六穴远近法《备急千金要方》
  10. 伏气《中医名词词典》
  11. 伏人经图《针灸大成》
  12. 伏牛花《本草图经》
  13. 伏人明堂图《医学集成》
  14. 伏牛花《证类本草》
  15. 伏人头上第一行五穴远近法《备急千金要方》
  16. 伏牛花《冯氏锦囊秘录》
  17. 伏尸候《巢氏病源补养宣导法》
  18. 伏牛花《本草蒙筌》
  19. 伏尸候《诸病源候论》
  20. 伏匿脉《中医词典》
  21. 伏湿冲气脉《读医随笔》
  22. 伏明《中医词典》
  23. 伏暑《时病论歌括新编》
  24. 伏免《中医名词词典》
  25. 伏暑《时病论歌括新编》
  26. 伏脉指法主病《脉诀乳海》
  27. 伏暑《中医词典》
  28. 伏脉反因阳气将伸说《读医随笔》
  29. 伏暑《凌临灵方》
  30. 伏脉(阴)《诊家正眼》
  31. 伏暑《医学传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