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之术】

三、论叶派治温热之误

《温病正宗》书籍目录

魏晋六朝、隋唐五季,以逮宋金元明,固无人不知仲师《伤寒论》为通治四时而设,独至康雍以降,别创温热之论,而传足传手、六经三焦。妄生畛域,遂致后人之读其书者,误信首先创议之人大名炫赫,无不一例盲从,乃使世人之病温热者,皆不得一尝仲圣方药,以致于危殆,何莫非妄分温热、伤寒为两事者有以杀之。呜呼!自叶香岩《温热》一论,盛行于时,而后贤继起互有发明,间亦可以少补仲师《伤寒论》所未备,而初不料首先提倡之叶老,及首先着书之鞠通,屏绝仲师成法,谬制新方,滋腻恋邪,有百害而无一利。举世不察,相沿成俗,误尽苍生,而终其身不一觉悟。则香岩一人,实为温热病中,功之首而罪之魁。然究其贻祸之源,皆由于误认《伤寒论》一书为专治冬伤于寒之一念,有以成此厉阶,而杀人遂不可胜数,是诚二百年之浩劫也。哀哉!至用犀角地黄玄参麦冬诸物,最是叶老惯伎。《临证指南》及顾氏所述之《温热论》,同符合辙,所见一误,而其祸蔓延遍于全国,流毒至今,作俑二字,断不容为此老讳。

彼吴子音之伪撰《三家医案》、《医效秘传》、《温热赘言》,及吴鞠通之《条辨》,则皆奉行此催命灵符,而充作钩魂之大使者也。近贤王氏孟英治案,能不受叶派拘束,不愧一大方家。然《温热经纬》犹于叶氏作应声之虫,模模糊糊,汨没真性,且有温热亦传足经而手经先受之语,亦隐隐为此老魔力吸住,不能自脱,则此老误人之罪,那不上通于天耶?又按叶氏所以倡为三焦之论者,盖亦明知温病、热病,必多阳明在经在腑之症,无如既经一口咬定温热传手不传足,则胃是足经,必不能自圆其说,于是无聊极思,提出三焦二字,冀与六经之说互为雄长。而又恐本作自造无以取信于天下,乃更信口雌黄,伪托河间先有此说,隐隐然以自己所提之肺病、心病归于上焦,而即以世间恒有之阳明胃病归之中焦。

掩耳盗铃,其计不可谓不狡。然自欺欺人,终不能使天下后世不一读河间之书,则河间三焦之语,果何所本,臆说那不立穷?作伪而敢于浓诬古人,直是栽脏陷害手段。陆九芝谓嘉言论温三篇,可剐可杀,愚谓亦当移赠叶老。鞠通不学,竟以谰言作为鸿秘,尤其可笑。然耳食之徒,皆奉此两家,宝若兔园册子,而所谓叶派者,遍于中国。此温热之病在阳明者,所以一病一死,十病十死,而几于百不一愈也。哀哉!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温病正宗》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温病正宗》书籍目录
  1. 论叶派治温热之误《温病正宗》
  2. 论噎隔反胃《评琴书屋医略》
  3. 论一名有两穴《针灸大全》
  4. 论药味所忌《原要论》
  5. 论一穴有二名《针灸大全》
  6. 论药所主《汤液本草》
  7. 论一穴有六名《针灸大全》
  8. 论药饵《中风论》
  9. 论一穴有三名《针灸大全》
  10. 论药藏《备急千金要方》
  11. 论一穴有四名《针灸大全》
  12. 论腰疼治法《医学衷中参西录》
  13. 论一穴有五名《针灸大全》
  14. 论痒《疡科纲要》
  15. 论衣服门《养生导引秘籍》
  16. 论痒《外科证治全书》
  17. 论医者病家得失《冯氏锦囊秘录》
  18. 论疡科之外感六淫《疡科纲要》
  19. 论医者胆大心小《疡医大全》
  20. 论疡科通用丸散《疡科纲要》
  21. 论医者更易良方《外科精要》
  22. 论杨季蘅风废之证并答门人四问《寓意草》
  23. 论医者宜避疮毒侵袭《疡医大全》
  24. 论阳证似阴《温疫论》
  25. 论宜灸不宜灸并汤沐四肢法《阴证略例》
  26. 论阳明兼证用药法《医学心悟》
  27. 论疫《医学心悟》
  28. 论阳厥极深《刘河间伤寒医鉴》
  29. 论疫与伤寒似同而异《疫疹一得》
  30. 论阳厥《华佗神方》
  31. 论疫与伤寒似同而异《温热经纬》

《温病正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