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之术】

六、论吴氏《温病条辨》之误

《温病正宗》书籍目录

吴鞠通本顾景文“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之十二字,而为《温病条辨》。自条自辨,可发一笑者也。开卷捏造温病以桂枝汤主之,为仲景原文,继复承《临证指南》暑病门杨姓案云仲景伤寒先分六经、河间温热须究三焦之讹,以喻西昌治瘟之法,谓是刘河间之所以治温。夫河间治法,亦惟六经是言,而三焦二字,始终不见于《六书》。此其两失,已不待言。乃以温病之本在中焦者,先移之于上焦,谓切不可用中焦药。痛哉!中焦之芩、连。而其下即云热邪久羁,劫铄真阴,邪热久羁,肌肤甲错,皆鞠通所自言,皆鞠通自己所告人者。先是自制银翘散连翘薄荷、芥穗、银花竹叶淡豆豉桔梗甘草、牛子)、桑菊饮杏仁连翘薄荷桑叶菊花桔梗甘草、苇根)两方,即顾景文之辛凉轻剂不名一药,而鞠通为之引申者也;嗣是方名安宫,用犀角牛黄(即安宫牛黄丸,用牛黄郁金犀角黄连朱砂、梅片、麝香珍珠山栀雄黄金箔黄芩;又清宫汤玄参心、莲子心竹叶卷心、连翘心、犀角尖、连心麦冬),方名增液,用玄参麦冬(即增液汤,用玄参、麦冬、鲜生地),以及一甲二甲三甲之复脉汤加减复脉汤用炙草、干地、白芍、麦冬、阿胶麻仁一甲复脉汤即于加减复脉汤内,去麻仁,加牡蛎二甲复脉汤即于加减复脉汤内,加牡蛎鳖甲三甲复脉汤即于二甲复脉汤内,加龟板)、小定风珠鸡子黄阿胶、龟板、童便淡菜)、大定风珠白芍、阿胶、龟板、干地、麻仁、五味子、牡蛎、麦冬、炙草、鸡子黄、鳖甲),无非滋腻伤阴,引邪内陷,病至此不可为矣。而因其中焦篇,亦或有偶用芩、连、膏、黄时。凡温病之一用芩、连、膏、黄,无不可去邪撤热者,鞠通又若未尝不知,然苟非布置上焦,则热邪未必久羁,真阴即未定劫铄;苟非诃斥芩、连,则邪热未必久羁,肌肤又未定甲错。顾景文延之数日,鞠通再加缓缓二字,何以必缓缓也,不可解,而实可解也。此所以后乎鞠通者,亦万不肯不用其法也。以滋腻留邪之药,缓缓延之,热邪方盛之时,阴无不伤,病无不死。陶节庵之《一提金》、《杀车锤》、《截江网》,书名之恶极者也;此之一甲、二甲、三甲、定风珠,方名之恶极者也。病何等事,医何等人,顾可儿戏若斯乎?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温病正宗》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温病正宗》书籍目录
  1. 论吴氏《温病条辨》之误《温病正宗》
  2. 论吴圣符单腹胀治法《寓意草》
  3. 论吴叔宝无病而得死脉《寓意草》
  4. 论吴吉长乃室及王氏妇误药之治验《寓意草》
  5. 论吴又可《伤寒寻源》
  6. 论无痰不作眩《质疑录》
  7. 论吴又可《温疫论》(四条)《知医必辨》
  8. 论无痰不作疟《质疑录》
  9. 论吴又可达原饮不可以治温病《医学衷中参西录》
  10. 论无热虚劳《济阴纲目》
  11. 论五丁状候《中藏经》
  12. 论闻君求血证兼痰证治法《寓意草》
  13. 论五疔状候《华佗神方》
  14. 论文结论中是否包括了全部研究对象《预防医学》
  15. 论五发疽《外科精义》
  16. 论文蛤海蛤魁蛤《苏沈良方》
  17. 论五行《石室秘录》
  18. 论温热症辨似要义《温病正宗》
  19. 论五行各有五《冯氏锦囊秘录》
  20. 论温热症辨似要义《重订广温热论》
  21. 论五行各有五《医贯》
  22. 论温热与风寒各异《温病正宗》
  23. 论五行胜复《古今医统大全》
  24. 论温热与风寒各异《重订广温热论》
  25. 论五行所属金木水火土位《明目至宝》
  26. 论温热五种辨法《温病正宗》
  27. 论五劳七伤六极《虚损启微》
  28. 论温热五种辨法《重订广温热论》
  29. 论五轮受病之因《明目至宝》
  30. 论温热四时皆有(添加)《重订广温热论》
  31. 论五色脉《华佗神方》

《温病正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