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此事难知集》

《温病正宗》书籍目录

(一)冬伤于寒,春必温病。盖因房室劳伤,与辛苦之人腠理开泄,少阴不藏,肾水涸竭而得之。无水则春木无以发生,故为温病;至长夏之时,时强木长,因绝水之源,无以滋化,故为大热病也。伤寒之源如此。《四气调神论》曰∶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广成子云∶无劳汝形,无摇汝精。《金匮真言》曰∶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注云∶冬不按跷,精气伏藏,阳不妄升,故春不病温。又《经》云∶不妄作劳。又云∶不知持满。又云∶水冰地坼,无扰乎阳。又云∶无泄皮肤,使气亟夺。启玄子云∶肾水王于冬。故行夏令,则肾气伤,春木王而水废,故病于春也。逆冬则伤肾,故少气以奉春生之令也。是以春为温病,夏为热病,长夏为大热病,其变随乎时而已,邪之所感,浅者其病轻而易治,深者其病重而难治,尤深者其病死而不治。(《伤寒之源》)

(二)冬伤于寒者,冬行秋令也。当寒而温,火胜而水亏矣。水既已亏,则所胜妄行,土有余也。所生受病,水不足也;所不胜者侮之,火太过也。火土合德,湿热相助,故为温病。使民腠理开泄,少阴不藏,惟房室劳伤辛苦之人得之。若此者,皆为温病。所以不病于冬,而病于春者,以其寒水居卯之分,方得其权,大寒之令复行于春,腠理开泄,少阴不藏,房室劳伤辛苦之人,阳气泄于外,肾水亏于内,当春之月,时强不长,无以滋生化之源,故为温病耳。故君子周密于冬,少阴得藏于内,腠理以闭拒之,虽有大风苛毒,莫之能害矣。何温病之有哉?人肖天地而生也,冬时阳气俱伏于九泉之下,人之阳气俱藏于一肾之中,人能不扰乎肾,则六阳安静于内,内既得以安,外无自而入矣。此伤寒之源,非天之伤人,乃人自伤也。伤于寒者皆为病热,为伤寒气乃热病之总称,故曰伤寒,知寒受热邪明矣。六阴用事于冬,阳气在内,周密闭藏可矣。反劳动之而泄于外,时热已伤于水矣。至春之时,木当发生,阳已外泄,孰为鼓舞?肾水内竭,孰为滋养?此两者同为生化之源,源既已绝,水何赖以生乎?身之所存者,独有热也,时强木长,故为温病矣。

(《冬伤于寒,春必温病》)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温病正宗》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温病正宗》书籍目录
  1. 《此事难知集》《温病正宗》
  2. 《此事难知》《中医词典》
  3. 《刺疔捷法》《中医词典》
  4. 《此事难知》《中医词典》
  5. 《刺疔捷法》《中医词典》
  6. 《慈幼新书》《中医词典》
  7. 《刺灸心法要诀》《中医词典》
  8. 《慈幼新书》《中医词典》
  9. 《刺灸心法要诀》《中医词典》
  10. 《慈济方》《中医词典》
  11. 《丛桂草堂医案》《中医词典》
  12. 《慈济方》《中医词典》
  13. 《丛桂草堂医案》《中医词典》
  14. 《慈航集》《中医词典》
  15. 《存存斋医话稿》《中医词典》
  16. 《慈航集》《中医词典》
  17. 《存存斋医话稿》《中医词典》
  18. 《蠢子医》《中医词典》
  19. 《存真图》《中医词典》
  20. 《蠢子医》《中医词典》
  21. 《存真图》《中医词典》
  22. 《春温三字诀》《中医词典》
  23. 《达生篇》《中医词典》
  24. 《春温三字诀》《中医词典》
  25. 《达生篇》《中医词典》
  26. 《疮疡经验全书》《中医词典》
  27. 《大观本草》《中医词典》
  28. 《疮疡经验全书》《中医词典》
  29. 《大观本草》《中医词典》
  30. 《传忠录》《中医词典》
  31. 《大生要旨》《中医词典》

《温病正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