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四、新感秋燥说

《温病正宗》书籍目录

凡治燥病,先辨凉温。王孟英曰∶以五气而论,则燥为凉邪,阴凝则燥,乃其本气。但秋承夏后,火之余炎未息,若火既就之,阴竭则燥,是其标气。治分温润凉润二法。费晋卿曰∶燥者干也,对湿言之也。立秋以后,湿气去而燥气来,初秋尚热,则燥而热,深秋既凉,则燥而凉,以燥为全体,而以热与凉为之用,兼此二义,方见燥字圆相,法当清润温润。

次辨虚实。叶香岩曰∶秋燥一证,颇似春月风温。温自上受,燥自上伤,均是肺先受病。但春月为病,犹是冬令固密之余,秋令感伤,恰值夏月发泄之后,其体质之虚实不同。初起治肺为急,当以辛凉甘润之方,气燥自平而愈。若果有暴凉外束,只宜葱豉汤葱白香豉,服时加童便)加杏仁苏梗前胡桔梗之属。延绵日久,病必入血分,须审体质证候。总之,上燥治气,下燥治血,慎勿用苦燥劫烁胃汁也。

又次辨燥湿,石芾南曰∶病有燥湿;药有润燥。病有风燥、凉燥、暑燥、燥火、燥郁夹湿之分;药有辛润、温润、清润、咸润、润燥兼施之别。燥邪初伤肺气,气为邪阻,不能布津外通毛窍,故身无汗,寒热疼痛;又不能布津上濡清窍,下润胃肠,故口干、舌燥、喉痒、干咳胸闷、气逆、二便不调。治者当辨燥湿二气,孰轻孰重;所兼何邪,如兼风、兼寒、兼伏暑之类;所化何邪,如化火、未化火之分;所夹何邪,如夹水、夹痰、夹食、夹内伤之类;对病发药,使之开通。开是由肺外达皮毛,与升散之直向上行者不同;通是由肺下达胃肠,通润通利,皆谓之通,非专指攻下言。

虽然,燥病夹湿,用药最要灵活。专润燥,须防其滞湿;专渗湿,须防其益燥。必先诘其已往,以治其现下;治其现下,须顾其将来。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温病正宗》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温病正宗》书籍目录
  1. 新感秋燥说《温病正宗》
  2. 新感《中医词典》
  3. 新感温病《中医名词词典》
  4. 新感《中医名词词典》
  5. 新感瘟病《中医词典》
  6. 新妇疮候《诸病源候论》
  7. 新后儿出血的急救《现代院外急救手册》
  8. 新方数则《周慎斋遗书》
  9. 新会皮《药性切用》
  10. 新方八略引《景岳全书》
  11. 新婚逆意《古今医统大全》
  12. 新法半夏汤《是斋百一选方》
  13. 新忌傍通《针灸聚英》
  14. 新法半夏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15. 新忌旁通不宜灸《普济方·针灸》
  16. 新法半夏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17. 新加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18. 新法半夏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19. 新加汤证十 太阳八十《伤寒悬解》
  20. 新发现的内生致热原《病理生理学》
  21. 新加香薷饮《时病论歌括新编》
  22. 新都穴《手穴手纹诊治》
  23. 新建《中医词典》
  24. 新定刮痧法《松峰说疫》
  25. 新疆出血热病毒《医学微生物学》
  26. 新雕百一选方序《是斋百一选方》
  27. 新疆喀什地区上消化道疾病中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28. 新的药物转运《医院药学》
  29. 新疆幽门螺杆菌感染特点《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30. 新产治法《傅青主女科》
  31. 新绛《长沙药解》

《温病正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