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无热虚劳

《济阴纲目》书籍目录

(无热虚劳,乃阳虚症,其病自上而下,损之脉也,法宜温补,惟东垣、元礼、立斋先生,独得其治,宜宗之。气虚易补,宜早为妙,不比有热虚劳之难疗理也)

大全云∶妇人冷劳,属血气不足,脏腑虚寒,以致脐下冷痛,手足时寒,月经失常,饮食不消,或时呕吐恶寒发热,骨节酸疼,肌肤羸瘦,面色萎黄也。

薛氏曰∶前证有内外真寒,有内外真热,有内真热而外假寒,有内真寒而外假热者。若饮食难化,大便不实,肠鸣腹痛,饮食畏寒,手足逆冷,面黄呕吐,畏见风寒,此内外真寒之证也,宜用附子理中汤以回阳,八味地黄丸以壮火若饮食如常,大便坚实,胸腹痞胀,饮食喜冷,手足烦热,面赤呕吐,不畏风寒,此内外真热之证也(有热无热,可以占气血虚实矣。

立斋证治方法,可补前论不足),宜用黄连解毒汤以消阳,六味地黄丸以壮水。若饮食如常,大便坚实,胸腹痞胀,饮食喜寒,手足逆冷,面黄呕吐,畏见风寒,此内真热而外假寒也,亦用解毒汤六味丸。若饮食少思,大便不实,吞酸嗳气,胸腹痞满,手足逆冷,面赤呕吐,畏见风寒,此内真寒而外假热也,亦用附子理中汤八味丸,当求其属而治之。经曰∶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使不知真水火之不足,泛以寒热药治之,则旧疾未去,新病复生矣。夫所谓属者,犹主也,谓心肾也,求其属也者,言水火不足而求之于心肾也,火之源者,阳气之根,即心是也,水之主者,阴气之根,即肾是也,非谓火为心源为肝,水为肾主为肺也。

一妇食少作呕,口吐痰涎,面黄腹痛,月经不调,手足逆冷,此内外俱寒之证(以内外俱寒而不用附子、理中,何也),以六君加香附木香,治之而愈。

一妇忽呕吐酸水,内热作渴,饮食不进,惟喜冷水,面色青赤,投之以药,入口即吐,此内外真热之症,积十余日,以黄连一味,煎汤饮之,徐加白术茯苓,仍加陈皮当归、炙草,至月余,始进米饮稀粥,调理而愈。(以内外真热,不用三黄解毒,而以一味黄连者,泻火之源也,其余加白术等药者,抑恐苦寒伤胃耳)

一妇内热作渴,大便秘结,畏恶风寒,手足逆冷,此内真热而外假寒,先用黄连解毒汤,后用六味丸而愈。(有热渴、便秘二症,故虽逆冷,亦是假寒。然亦有可下者,后用六味丸,求其属也。然须以脉有力无力分虚实)

一妇初患痰喘热渴,医以降火散气治之,肌日削而气日索,延至甲辰,木旺痰盛,身热口腐,腹胀神昏,绝食几死,此虚热无火,投以壮火生土之剂,随服随效。越数岁,夏初,坐则头坠,不能起视,卧则背冷,觉风透体,烦热晕眩,咳呕痰涌,手足麻冷,此内真寒而外假热之证也,遂以大补姜附之剂投之,不三四服而大势已平,仍以前药加减而愈。(此得热因寒用之法从之)

韩懋治其嫂年三十余(此案系重出,然不删去者,存之以备遗亡也),十八胎,九 八夭,会家难作,惊忧过甚,遂昏昏不省人事,口唇舌皆疮,或至封喉,下部虚脱白带如注,如此四十余日,或时少苏,至欲自缢,悲不能堪,医或投凉剂解其上,则下部疾愈甚,或投热剂,及以汤药熏蒸其下,则热晕欲绝,此亡阳证也(明是上实下虚,得热因寒用),急以盐煮大附子九钱为君,制以薄荷防风,佐以芎、归、姜、桂之属,水煎,入井水冷与之,未尽剂,鼾睡通宵,觉即能识人。或曰∶此何谓也?曰∶方书有之,假对假,真对真尔,上乃假热,故以假冷之药从之,下乃真冷,故以真热之药反之,斯上下和而病解矣,继以女金丹。错综以三二方,不但去其疾,且调治元气,无何连生二子。

以上论及治验,有无当于虚劳者,而实治寒与热变通之大法尔,不可不察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济阴纲目》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济阴纲目》书籍目录
  1. 论无热虚劳《济阴纲目》
  2. 论闻君求血证兼痰证治法《寓意草》
  3. 论无痰不作疟《质疑录》
  4. 论文结论中是否包括了全部研究对象《预防医学》
  5. 论无痰不作眩《质疑录》
  6. 论文蛤海蛤魁蛤《苏沈良方》
  7. 论吴吉长乃室及王氏妇误药之治验《寓意草》
  8. 论温热症辨似要义《温病正宗》
  9. 论吴圣符单腹胀治法《寓意草》
  10. 论温热症辨似要义《重订广温热论》
  11. 论吴氏《温病条辨》之误《温病正宗》
  12. 论温热与风寒各异《温病正宗》
  13. 论吴叔宝无病而得死脉《寓意草》
  14. 论温热与风寒各异《重订广温热论》
  15. 论吴又可《伤寒寻源》
  16. 论温热五种辨法《温病正宗》
  17. 论吴又可《温疫论》(四条)《知医必辨》
  18. 论温热五种辨法《重订广温热论》
  19. 论吴又可达原饮不可以治温病《医学衷中参西录》
  20. 论温热四时皆有(添加)《重订广温热论》
  21. 论五丁状候《中藏经》
  22. 论温热四时皆有《温病正宗》
  23. 论五疔状候《华佗神方》
  24. 论温热兼症疗法《重订广温热论》
  25. 论五发疽《外科精义》
  26. 论温热即是伏火(添加)《重订广温热论》
  27. 论五行《石室秘录》
  28. 论温热即是伏火《温病正宗》
  29. 论五行各有五《冯氏锦囊秘录》
  30. 论温热伏气与新感不同(添加)《重订广温热论》
  31. 论五行各有五《医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