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五发疽

《外科精义》书籍目录

夫五发者,谓疽生于脑、背、眉、髯、鬓是也。大概论之,分为三等。一者疽也,二也,三者也。夫疽初生,如黍米大,痒痛有异,误触破之,即 展四畔,赤肿沉闷,牵引胁肋疼痛;数日之后,渐觉肌肤壮热,恶寒烦渴,肿晕侵展, 浆汁出,积日不溃,抑之则流血者,谓之发背疽也。其发于脑者,为脑疽也;其发于鬓、眉、髯者,以类呼也。又有初生,其状无头,肿阔三、四寸,始觉注闷疼痛,因循数日,皮光微软者,甚则亦令人发热恶寒,头痛烦渴者,谓之发背痈也。又有初生一头,色浮赤而无根肿,见于皮肤之间,大小一二寸者疖也。三者之候,惟疽最重。此疾初生,皆由滋味与浓衣。衣服浓暖,则表易招寒;滋味过多,则五脏生热。脏腑积热,则血脉不流,而毒瓦斯凝滞,邪气伏留,热搏于血,血聚则肉溃成疮,浅则为疖,实则为痈,深则为疽矣。亦有因服金石发动而患此疾者,亦有平生服金石药而亦患此疾者,盖由上祖曾服饵者,其毒瓦斯流传子孙。此病初生认是疽,则宜速疗之;若气实之人,急服五香连翘汤漏芦汤。若年几未五十,少壮实者,可服五利大黄汤化毒丸,取通利脏腑一、二行,疮头上用追毒散之类,贴温热膏剂,更 肿汤,溃毒汤淋之。如此调治,以待脓成,以前不可以诸药救疗,以安患人之心,慎勿恼触。着至脓成败溃,宜服五香汤及内托里散茯苓汤当归托里散之类;渴不止者,服竹叶黄 汤、乳香散,勿为大热服大黄朴硝苦寒之药。若因服利药而利不止者死矣。若疮中恶肉未退,脓水不快者,即用追蚀之药,或铤子 之,上用鹿角散,以醋熬为糊贴之。恶肉退去,好肉渐生,即用搜脓散、翠霞散之类 之。若疮中毒瓦斯未尽,慎勿早敛,忌早上生肌之药;纵得平复,必再发。其间调理次第,临时制宜,将护忌慎之法耳!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外科精义》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外科精义》书籍目录
  1. 论五发疽《外科精义》
  2. 论五疔状候《华佗神方》
  3. 论五行《石室秘录》
  4. 论五丁状候《中藏经》
  5. 论五行各有五《冯氏锦囊秘录》
  6. 论吴又可达原饮不可以治温病《医学衷中参西录》
  7. 论五行各有五《医贯》
  8. 论吴又可《温疫论》(四条)《知医必辨》
  9. 论五行胜复《古今医统大全》
  10. 论吴又可《伤寒寻源》
  11. 论五行所属金木水火土位《明目至宝》
  12. 论吴叔宝无病而得死脉《寓意草》
  13. 论五劳七伤六极《虚损启微》
  14. 论吴氏《温病条辨》之误《温病正宗》
  15. 论五轮受病之因《明目至宝》
  16. 论吴圣符单腹胀治法《寓意草》
  17. 论五色脉《华佗神方》
  18. 论吴吉长乃室及王氏妇误药之治验《寓意草》
  19. 论五天五运之气《古今医统大全》
  20. 论无痰不作眩《质疑录》
  21. 论五痫(儿科)《冯氏锦囊秘录》
  22. 论无痰不作疟《质疑录》
  23. 论五香汤《外科理例》
  24. 论无热虚劳《济阴纲目》
  25. 论五音建运《古今医统大全》
  26. 论闻君求血证兼痰证治法《寓意草》
  27. 论五郁《医旨绪余》
  28. 论文结论中是否包括了全部研究对象《预防医学》
  29. 论五运六气《疡医大全》
  30. 论文蛤海蛤魁蛤《苏沈良方》
  31. 论五脏察色候歌《脉诀刊误》

《外科精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