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吴又可《温疫论》(四条)

《知医必辨》书籍目录

吴又可以温作瘟,竟谓古书无瘟字。不知温病古人未尝无书,仲景先师现有温病上中下三篇,至刘河间《原病式》,大率皆言温病。其余论温症者,不可枚举,治温之方,亦不可枚举。所谓温者,大抵六淫之气,人感之而化为温热时邪是也。至论瘟疫,却无专门。吴又可当兵荒之际,瘟疫传染,欲另辟一书以济世,何不可有助于医,惜以温为瘟,字义不清,意在论瘟而说在于温。惟急下一说,合乎温症,其他论说,无非时邪之温病,混时邪于瘟疫,其贻害匪浅。时邪无时不有,瘟疫轻易不见。果系瘟疫,初病即有臭气触人;时邪初起则不然,必数日传至阳明腑症,或有气味,然亦只作腐气,不作尸气。瘟疫初发,即作尸气,轻则盈床,重则满室,诚非急下不可;若系时邪,或感风寒,或系暑湿,或系燥火,或由太阳而入,或由口鼻而入,仍当按经施治,岂可以下字蔽之乎?后戴麟郊《瘟疫明辨》,较胜于吴又可之论,惟重用下法。书中有二语云,伤寒下不厌迟,时邪下不厌早,则大有语病,若改为瘟疫下不厌早,则得矣。至又可达原饮一方,最属夹杂不清。若症属寒耶,何以用黄芩知母?症属热耶,何以用草果浓朴?其意固以为热也,行将下其热,何又助其热?芩、芍、知母之凉,恐难敌草果、浓朴之燥烈。若云非此不能达膜原,夫膜原近在阳明胃经,达之之药甚多,方欲急下其热,何必用此燥烈达之也?且从不闻草果、浓朴为达膜原之品也。吴又可一书,卑卑不足道,原可置之勿论,奈为其所误者,几于相习成风,害人而不知悔,非吴氏之流毒哉!予故不得不明辨而深斥之。

吴又可书二卷,中有正名一条,因其温疫二字,只用温字,不用瘟字,以为后人添设,只要称为疫而已。不知瘟疫二字,义本有辨。瘟属阳毒,疫属阴毒,不得概称热症也。道光五年,大行疫气,但服大热药则生,不及服则死,俗谓之麻脚瘟,其实寒症也,阴毒也。十二年大行瘟症,得病即壮热非常,神糊妄语,甚则发狂,稍服燥药,立见致命,服犀角地黄汤则愈,此瘟症也,阳毒也。此二年中《瘟疫论》之方,无所用之。吾故曰∶又可之书,义理粗率,不求精详也。如云临症悉见温疫,伤寒百无一二,有是理乎?既以温疫为热症,以三承气汤为主治,何又先用达原饮耶?经云∶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又云∶冬不藏精,春必病温。

内因、外因皆有温症,但可谓之温,不可谓之瘟,然则瘟疫之瘟,亦不得谓之温也。

或问时邪未尝无瘟症,如大头天行、虾蟆瘟等症,不亦谓瘟疫之类乎?然此等瘟症,究属时邪,非同兵荒之后,死亡相继,尸气化为厉气而行瘟也。其治法不离乎东垣先生普济消毒饮。设又可遇此,亦能和达原饮耶?亦能三承气汤下之耶?

或问时邪盛行之时,亦有逢人传染,似乎瘟疫者,究系六淫之气,而非兵荒之后,厉气所冲,见症即当用下者也。《景岳全书》亦有瘟疫一门,而施治之方,无异时邪。他书亦未尝无论瘟疫者,而亦治同时邪。若有高明,于伤寒外定为时邪一门,于时邪外定为时邪之瘟疫一门,于时邪之瘟疫外另定天地厉气所中真正瘟疫一门,如此分门别类,按症施治,自可无讹。惜古无是书,致吴氏混瘟疫于伤寒,谓所医之症,止见瘟疫,不见伤寒,殊不知伤寒与瘟疫,风马牛不相及,何可相提而并论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知医必辨》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知医必辨》书籍目录
  1. 论吴又可《温疫论》(四条)《知医必辨》
  2. 论吴又可《伤寒寻源》
  3. 论吴又可达原饮不可以治温病《医学衷中参西录》
  4. 论吴叔宝无病而得死脉《寓意草》
  5. 论五丁状候《中藏经》
  6. 论吴氏《温病条辨》之误《温病正宗》
  7. 论五疔状候《华佗神方》
  8. 论吴圣符单腹胀治法《寓意草》
  9. 论五发疽《外科精义》
  10. 论吴吉长乃室及王氏妇误药之治验《寓意草》
  11. 论五行《石室秘录》
  12. 论无痰不作眩《质疑录》
  13. 论五行各有五《冯氏锦囊秘录》
  14. 论无痰不作疟《质疑录》
  15. 论五行各有五《医贯》
  16. 论无热虚劳《济阴纲目》
  17. 论五行胜复《古今医统大全》
  18. 论闻君求血证兼痰证治法《寓意草》
  19. 论五行所属金木水火土位《明目至宝》
  20. 论文结论中是否包括了全部研究对象《预防医学》
  21. 论五劳七伤六极《虚损启微》
  22. 论文蛤海蛤魁蛤《苏沈良方》
  23. 论五轮受病之因《明目至宝》
  24. 论温热症辨似要义《温病正宗》
  25. 论五色脉《华佗神方》
  26. 论温热症辨似要义《重订广温热论》
  27. 论五天五运之气《古今医统大全》
  28. 论温热与风寒各异《温病正宗》
  29. 论五痫(儿科)《冯氏锦囊秘录》
  30. 论温热与风寒各异《重订广温热论》
  31. 论五香汤《外科理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