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胀根原
鼓胀者,中气之败也。肺主气,肾主水,人身中半以上为阳,是谓气分,中半以下为阴,是谓水分。气盛于上,水盛于下,阴阳之定位也。而气降则生水,水升则化气,阴阳互根,气水循环。究其转运之枢,全在中气。中气一败,则气不化水而抑郁于下,是谓气鼓;水不化气而泛滥于上,是为水胀。
《灵枢·营卫生会》: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上焦气盛,故如雾露之空濛。下焦水盛,故如川渎之注泻。而气水变化之原,出于中焦。中焦者,气水之交,气方升而水方降,水欲成气,气欲成水,气水未分,故其形如沤。
气之化水,由于肺胃,水之化气,由于肝脾。肺胃右降则阴生,故清凉而化水。气不化水者,肺胃之不降也。肝脾左升则阳生,故温暖而化气。水不化气者,肝脾之不升也。气不化水,则左陷于下而为气鼓;水不化气,则右逆于上而为水胀。而其根,总因土湿而阳败,湿土不运,则金木郁而升降窒故也。

- 鼓胀根原《四圣心源》
- 鼓胀单腹胀方《医学实在易》
- 鼓胀兼目疾论《银海指南》
- 鼓胀(与喘参看)《医学入门》
- 鼓胀论《格致余论》
- 鼓胀(余见腹胀)《针灸资生经》
- 鼓胀门《张氏医通》
- 鼓胀《金匮钩玄》
- 鼓胀门《医方考》
- 鼓胀《中医内科学》
- 鼓胀门(附水肿)《丹台玉案》
- 鼓胀《校注医醇剩义》
- 鼓症《医宗己任编》
- 鼓胀《校注医醇剩义》
- 鼓症《友渔斋医话》
- 鼓胀《仁术便览》
- 鹘嘲《医学入门》
- 鼓胀《医学心悟》
- 鹘嘲《证类本草》
- 鼓胀《丹溪心法》
- 鹘眼凝睛《银海精微》
- 鼓胀《明医指掌》
- 鹘眼凝睛歌《医宗金鉴》
- 鼓胀《灵素节注类编》
- 鹘眼凝睛外障《秘传眼科龙木论》
- 鼓胀《医经原旨》
- 鹘眼凝晴歌《眼科心法要诀》
- 鼓胀《万病回春》
- 鹘眼凝脂《明目至宝》
- 鼓胀《普济方·针灸》
- 臌膈论《医学源流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