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根原
黄疸者,土湿而感风邪也。太阴湿土主令,以阳明戊土之燥,亦化而为太阴之湿。设使皮毛通畅,湿气淫蒸,犹得外泄。一感风邪,卫气闭阖,湿淫不得外达,脾土堙郁,遏其肝木。肝脾双陷,水谷不消,谷气瘀浊,化而为热。瘀热前行,下流膀胱,小便闭涩,水道不利。膀胱瘀热,下无泄路,熏蒸淫泆,传于周身,于是黄疸成焉。
其病起于湿土,而成于风木。以黄为土色,而色司于木,木邪传于湿土,则见黄色也。或伤于饮食,或伤于酒色,病因不同,总由于阳衰而土湿。湿在上者,阳郁而为湿热,湿在下者,阴郁而为湿寒。乙木下陷而阳遏阴分,亦化为湿热;甲木上逆而阴旺阳分,亦化为湿寒。视其本气之衰旺,无一定也。
其游溢于经络,则散之于汗孔;其停瘀于膀胱,则泄之于水道。近在胸膈,则涌吐其腐败;远在肠胃,则推荡其陈宿。酌其温凉寒热,四路涤清,则证有变状而邪无遁所,凡诸疸病,莫不应手消除也。

- 黄疸根原《四圣心源》
- 黄疸二十一《金匮悬解》
- 黄疸九《金匮悬解》
- 黄疸二十三《金匮悬解》
- 黄疸六《金匮悬解》
- 黄疸二十二《金匮悬解》
- 黄疸门《万氏秘传片玉心书》
- 黄疸二十八候《中医词典》
- 黄疸七《金匮悬解》
- 黄疸二十《金匮悬解》
- 黄疸三《金匮悬解》
- 黄疸二《金匮悬解》
- 黄疸诗《医学实在易》
- 黄疸第五十九问《婴童百问》
- 黄疸十《金匮悬解》
- 黄疸的概念《病理生理学》
- 黄疸十八《金匮悬解》
- 黄疸的发生机制《临床生物化学》
- 黄疸十二《金匮悬解》
- 黄疸病脉证并治《医宗金鉴》
- 黄疸十九《金匮悬解》
- 黄疸病脉证并治《金匮要略方论》
- 黄疸十六《金匮悬解》
- 黄疸病《医宗金鉴》
- 黄疸十七《金匮悬解》
- 黄疸病《医宗金鉴》
- 黄疸十三《金匮悬解》
- 黄疸辨《研经言》
- 黄疸十四《金匮悬解》
- 黄疸八《金匮悬解》
- 黄疸十五《金匮悬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