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之术】

鼓胀

《校注医醇剩义》书籍目录

鼓胀者,腹胀,身皆大,大与肤胀等,色苍黄,腹筋起,此其候也。此症外象虽与肤胀略同,然色苍黄、腹筋起二端,便与前症迥别。盖黄为脾之本色,苍则木气胜而见于脾;腹起青筋,则肝邪炽盛,而脾土败坏,症势甚危。当扶土抑木,兼化阴邪,扶抑归化汤主之。

扶抑归化汤(自制)

党参(三钱) 茯苓(三钱) 白术(一钱五分) 当归(二钱) 附子(八分)木瓜(一钱酒炒) 青皮(一钱) 蒺藜(三钱) 广皮(一钱) 浓朴(一钱)木香(五分) 砂仁(一钱) 牛膝(二钱) 车前(二钱) 姜(三大片)

本方是治土败木贼、外胀内空之鼓胀,不是治内外俱实之蛊胀。以参、归、术、苓、姜、附扶中土,以浓朴、青、陈、蒺藜、香、砂抑肝木,木瓜以舒筋,牛膝以达下,车前以助茯苓行水。此方归、术、附、姜、广皮、茯苓、浓朴、木香八味,与肤胀祛寒建中汤同。祖怡注。

治胀一门,根据《内经》寒气厥气为病,以温治寒,以通治气,终始不出两大法之外。热胀与其它诸胀,当然不在范围之内。祖怡又注。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校注医醇剩义》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校注医醇剩义》书籍目录
  1. 鼓胀《校注医醇剩义》
  2. 鼓胀《仁术便览》
  3. 鼓胀《校注医醇剩义》
  4. 鼓胀《医学心悟》
  5. 鼓胀《中医内科学》
  6. 鼓胀《丹溪心法》
  7. 鼓胀《金匮钩玄》
  8. 鼓胀《明医指掌》
  9. 鼓胀(余见腹胀)《针灸资生经》
  10. 鼓胀《灵素节注类编》
  11. 鼓胀(与喘参看)《医学入门》
  12. 鼓胀《医经原旨》
  13. 鼓胀单腹胀方《医学实在易》
  14. 鼓胀《万病回春》
  15. 鼓胀根原《四圣心源》
  16. 鼓胀《普济方·针灸》
  17. 鼓胀兼目疾论《银海指南》
  18. 鼓胀《寿世保元》
  19. 鼓胀论《格致余论》
  20. 鼓胀《张氏医通》
  21. 鼓胀门《张氏医通》
  22. 鼓胀《类经》
  23. 鼓胀门《医方考》
  24. 鼓胀《医述》
  25. 鼓胀门(附水肿)《丹台玉案》
  26. 鼓胀《重订灵兰要览》
  27. 鼓症《医宗己任编》
  28. 鼓胀《杂病治例》
  29. 鼓症《友渔斋医话》
  30. 鼓胀《中医词典》
  31. 鹘嘲《医学入门》

《校注医醇剩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