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紧
缓紧者,阴阳之情也。缓为阳而紧为阴。
缓者,戊土之气也。脉法:趺阳脉迟而缓,胃气如经也。曰:卫气和,名曰缓,营气和,名曰迟。曰:寸口脉缓而迟,缓则阳气长,迟则阴气盛。以土居四象之中,具木火之气而不至于温热,含金水之体而不至于寒凉,雍容和畅,是以缓也。缓则热生。脉法:缓则胃气实,实则谷消而水化也。《灵枢·五癃津液》:中热则胃中消谷,肠胃充廓,故胃缓也。然则伤寒阳明之脉,必实大而兼缓也。
紧者,寒水之气也。脉法:假令亡汗若吐,以肺里寒,故令脉紧也。假令咳者,坐饮冷水,故令脉紧也。假令下利,以胃中虚冷,故令脉紧也。此内寒之紧也。曰:寸口脉浮而紧,浮则为风,紧则为寒,风则伤卫,寒则伤营。此外寒之紧也。以水为冬气,冬时寒盛,冰坚地坼,是以紧也。紧则痛生。曰:营卫俱病,骨节烦疼,当发其汗。是外寒之痛也。曰:趺阳脉紧而浮,浮为风,紧为寒,浮为肠满,紧为腹痛,浮紧相抟,腹鸣而转,转即气动,膈气乃下。是内寒之痛也。
然则伤寒少阴之脉,必微细而兼紧也。盖阳盛则缓,阴盛则紧,缓则生热,紧则生寒。寒愈盛,则愈紧,热愈盛,则愈缓。以阳性发泄而阴性闭藏,发而不藏,所以缓也,藏而不发,所以紧也。

- 缓紧《四圣心源》
- 缓筋《中医词典》
- 缓疽《圣济总录》
- 缓风《中医词典》
- 缓疽《中医词典》
- 缓方《中医词典》
- 缓疽《医宗金鉴》
- 缓方《中医名词词典》
- 缓疽《医宗金鉴》
- 缓冲液《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缓疽《外科心法要诀》
- 缓冲溶液在医学上的意义《医用化学》
- 缓疽《外科心法要诀》
- 缓冲溶液与缓冲作用原理《医用化学》
- 缓疽方四首《外台秘要》
- 缓冲溶液的配制《医用化学》
- 缓疽候《诸病源候论》
- 缓冲溶液PH的计算《医用化学》
- 缓疽门主论《疡医大全》
- 缓冲容量与缓冲范围《医用化学》
- 缓脉《中医名词词典》
- 缓补《中医词典》
- 缓脉《中医词典》
- 缓(阴)《濒湖脉学》
- 缓脉《疡科纲要》
- 缓《痰火点雪》
- 缓脉《脉理求真》
- 缓《周慎斋遗书》
- 缓脉(阴)《脉诀汇辨》
- 缓《脉确》
- 缓脉(阴)《诊家正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