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疸
酒醴之性,湿热之媒。其濡润之质,入于脏腑,则生下湿;辛烈之气,腾于经络,则生上热。汗溺流通,湿气下泄而热气上达,可以不病。汗溺闭塞,湿热遏瘀,乃成疸病。
其性嗜热饮者,则濡润之下伤差少,而辛烈之上伤颇重;其性嗜冷饮者,则辛烈之上伤有限,而湿寒之下伤为多。至于醉后发渴,凉饮茶汤,寒湿伤脾者,不可胜数,未可以湿热概论也。

- 酒疸《四圣心源》
- 酒疸《圣济总录》
- 酒疸《中医词典》
- 酒疸《中医名词词典》
- 酒疸《医述》
- 酒瘅《校注医醇剩义》
- 酒疸《症因脉治》
- 酒刺《外科大成》
- 酒疸《金匮翼》
- 酒刺《中医词典》
- 酒疸方七首《外台秘要》
- 酒部《本草易读》
- 酒疸候《诸病源候论》
- 酒病《卫生易简方》
- 酒疸秘方《华佗神方》
- 酒鳖《中医词典》
- 酒疸证治《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酒鼻《金匮钩玄》
- 酒的发明和药用《中国医学通史》
- 酒鼻《外科心法要诀》
- 酒毒发《中医词典》
- 酒鼻《医学纲目》
- 酒毒发《医宗金鉴》
- 酒鼻《推求师意》
- 酒毒发《外科心法要诀》
- 酒悖《中医词典》
- 酒毒发疽《中医词典》
- 酒悖《中医名词词典》
- 酒毒发门主论《疡医大全》
- 酒(《名医别录》)《中医饮食营养学》
- 酒毒喉闭《中医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