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
中气升降,是生阴阳,阴阳二气,上下回周。阴位于下,而下自左升,则为清阳;阳位于上,而上自右降,则为浊阴。清阳生发于木火,则不至于下陷;浊阴收藏于金水,则不至于上逆。清气之不陷者,阳嘘于上也;浊气之不逆者,阴吸于下也。浊气不逆,则阳降而化阴,阳根下潜而不上飞;清气不陷,则阴升而化阳,阴根上秘而不下走。彼此互根,上下环抱,是曰平人。而清气之左升,赖乎阴中之阳生,阳生则浮动而亲上,权在己土;浊阴之右降,赖乎阳中之阴生,阴生则沉静而亲下,权在戊土。戊己升降,全凭中气,中气一败,则己土不升而清阳下陷,戊土不降而浊气上逆,此阴虚、阳虚所由来也。

- 阴阳《四圣心源》
- 阴阳《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阴阳《气功外气疗法》
- 阴阳《中医名词词典》
- 阴阳《中医词典》
- 阴眼《中医词典》
- 阴阳《医学纲目》
- 阴蕈《外科大成》
- 阴阳《医述》
- 阴血《中医词典》
- 阴阳《证治准绳·幼科》
- 阴癣《中医词典》
- 阴阳《顾松园医镜》
- 阴叙论《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阴阳《医经原旨》
- 阴虚作喘《续名医类案》
- 阴阳《医经原旨》
- 阴虚作喘《正体类要》
- 阴阳《内经博议》
- 阴虚注夏阳虚注秋(并阳虚注夏)《读医随笔》
- 阴阳《内经知要》
- 阴虚之症统于肺《理虚元鉴》
- 阴阳《医学三字经》
- 阴虚症门问答《医理真传》
- 阴阳《医学真传》
- 阴虚证论《医学集成》
- 阴阳《中医诊断学》
- 阴虚证《中医词典》
- 阴阳(天时二)《宜麟策》
- 阴虚则内热《中医词典》
- 阴阳(天时二)《妇人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