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脉(阴)

《诊家正眼》书籍目录

体象 缓脉四至,来往和匀;微风轻 ,初春杨柳。

兼脉主病 缓为胃气,不主于病。取其兼见,方可断症。浮缓风伤,沉缓寒湿。缓大风虚,缓细湿痹。缓涩脾薄,缓弱气虚。左寸涩缓,少阴血虚。右寸浮缓,风邪所居。左关浮缓,肝风内鼓。右关沉缓,土弱湿侵。左尺缓涩,精宫不及。右尺缓细,真阳衰极。

【按】缓脉以宽舒和缓为义,与紧脉正相反也。在卦为坤,在五行为土,在时令为四季之末,在人身为足太阴脾。若阳寸阴尺,上下同等,浮大而软,无有偏胜者,和平之脉也。故曰,缓而和匀,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不疾不徐,意气欣欣,悠悠扬扬,难以名状者,此真胃气脉也。又云,土为万物之母,中气调和,则百疾不生。又一切脉中皆须挟缓,谓之胃气;但得本脏之脉,无胃气以和之,则真脏脉见,与之短期。又曰,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缓之于脉大矣哉!是故缓脉不主疾病,惟考其兼见之脉,乃可断其为病耳。岐伯曰∶“脾者土也,孤脏以灌四旁者也。善者不可见,恶者可见。其来如水之流者,此为太过,病在外;如乌之喙,此谓不及,病在中。太过则令人四肢沉重;不及则令人九窍壅塞不通。”王叔和《脉经》云∶“脾旺之时,其脉大,阿阿而缓,名曰平脉。反得弦细而长者,是肝之乘脾,木之克土,为贼邪,死不治。反得浮涩而短,是肺之乘脾,子之扶母,为实邪,虽病自愈。反得洪大而散者,是心之乘脾,母之归子,为虚邪,虽病易治。

反得沉濡而滑者,是肾之乘脾,水之凌土,为微邪,虽病即瘥。”高阳生伪诀以缓脉主脾热、口臭反胃、齿痛、梦鬼诸症,出自杜撰,与缓脉无涉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诊家正眼》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诊家正眼》书籍目录
  1. 缓脉(阴)《诊家正眼》
  2. 缓脉(阴)《脉诀汇辨》
  3. 缓脉指法主病《脉诀乳海》
  4. 缓脉《脉理求真》
  5. 缓慢心律失常《急诊医学》
  6. 缓脉《疡科纲要》
  7. 缓慢性窦性心律失常《心脏病学》
  8. 缓脉《中医词典》
  9. 缓慢性心律失常发生机理《心脏病学》
  10. 缓脉《中医名词词典》
  11. 缓下《中医名词词典》
  12. 缓疽门主论《疡医大全》
  13. 缓下《中医词典》
  14. 缓疽候《诸病源候论》
  15. 缓则治本《中医词典》
  16. 缓疽方四首《外台秘要》
  17. 缓治法《石室秘录》
  18. 缓疽《外科心法要诀》
  19. 幻觉《医学心理学》
  20. 缓疽《外科心法要诀》
  21. 幻觉《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22. 缓疽《医宗金鉴》
  23. 幻觉妄想综合征《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24. 缓疽《医宗金鉴》
  25. 幻觉症《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26. 缓疽《中医词典》
  27. 幻嗅《百病自测》
  28. 缓疽《圣济总录》
  29. 幻肢《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30. 缓紧《四圣心源》
  31. 宦者《中医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