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柴胡汤证其二
辛某,男,30岁,豆罗人。每日午后,寒止热即至,热去寒复生(体温39℃)。热时心烦汗出,解衣揭被,寒时战栗鼓噤,厚被犹冷。俟天明汗出,其热始退。住院半月,症状依然,经各种检查,均未发现异常,遂求中医会诊。
患者面黯形瘦,二目微黄,舌尖红,苔黄厚腻。询知时有眩晕。默默不欲饮食,口干,口苦,思饮,小便短黄,大便偏干,二三日一行。腹诊无压痛,脉浮而弦滑。
眩晕、不食、咽干、口苦、寒热往来,皆为少阳病证。
结合苔脉诸症分析,证为湿热郁阻少阳,枢机不利,故累日不解。幸其正气尚可,且未经汗、吐、下误治而内陷,一直居于表里之间。若鼓邪外出,则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和顺,身热自解。然湿热之邪郁于少阳,与单纯少阳病治法不同,宜将宣化、渗利之品与和解少阳之剂共冶于一炉,假三焦之道以泄之。拟小柴胡汤加味:
柴胡24g 黄芩10g 半夏15g 党参10g 甘草6g 茵陈10g 苡仁15g 杏仁10g 滑石15g 一剂
二诊:当晚体温降为37.2℃,次日36.1℃,胃纳增加,大便一日一次,黄苔变白,仍厚腻,脉弦滑。患者要求出院,遂将原方柴胡减量为12g ,付与二剂。
李映淮老师评语:湿热蕴结,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甚佳。

- 小柴胡汤证其二《临证实验录》
- 小柴胡汤证九条《伤寒贯珠集》
- 小柴胡汤证其三《临证实验录》
- 小柴胡汤证《临证实验录》
- 小柴胡汤证其一《临证实验录》
- 小柴胡汤证《临证实验录》
- 小柴胡汤证治本位的意义《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小柴胡汤证《临证实验录》
- 小柴胡汤治验选《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 小柴胡汤证《临证实验录》
- 小柴胡汤治验选《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 小柴胡汤证《临证实验录》
- 小柴胡汤纵横谈《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 小柴胡汤证《临证实验录》
- 小柴胡汤纵横谈《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 小柴胡汤证《临证实验录》
- 小柴胡证《医学摘粹》
- 小柴胡汤圆通应用法《医法圆通》
- 小柴胡证《医学摘粹》
- 小柴胡汤愈肺痨《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 小柴胡证《医学摘粹》
- 小柴胡汤愈肺痨《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 小柴胡证《医学摘粹》
- 小柴胡汤七十六 方见《伤寒·少阳》《金匮悬解》
- 小柴胡证八 少阳九《伤寒悬解》
- 小柴胡汤加减歌《医学传心录》
- 小柴胡证二 少阳三《伤寒悬解》
- 小柴胡汤方《伤寒论》
- 小柴胡证九 少阳十《伤寒悬解》
- 小柴胡汤方《伤寒明理论》
- 小柴胡证六 少阳二十九《伤寒悬解》
《临证实验录》
- 发热
- 麻黄汤证
- 桂枝汤证
- 大青龙汤证
- 桂枝二越婢一汤证
- 桂枝麻黄各半汤证
- 桂枝加葛根汤证
- 小柴胡汤证其一
- 小柴胡汤证其二
- 小柴胡汤证其三
- 小柴胡合白虎汤证其一
- 小柴胡合白虎汤证其二
- 大柴胡汤证
- 白虎加人参汤证
- 大承气汤证其一
- 大承气汤证其二
- 葛根黄芩黄连汤证
- 气虚发热其一
- 气虚发热其二
- 阳虚发热
- 阴阳两虚发热
- 恶寒
- 自汗
- 咳嗽
- 喘哮
- 喷嚏
- 咽痛
- 不食
- 心下痞
- 呃逆
- 呕吐
- 上吐下泻
- 胃癌
- 结胸
- 脘痛
- 腹胀
- 腹痛
- 胁痛
- 泄泻
- 五更泻
- 痢疾
- 黄疸
- 水肿
- 慢性肾炎
- 肾病综合征
- 淋证
- 癃闭
- 小便失禁
- 大使失禁
- 便秘
- 脱肛
- 齿衄
- 再障贫血
-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尿血
- 血精
- 消渴
- 阳痿
- 阴茎冷痛
- 头痛
- 眩晕
- 心悸
- 真心痛
- 失眠
- 梦交
- 脏躁
- 懊恼
- 颤抖
- 麻木
- 气厥
- 癫狂
- 痫病
- 崩漏
- 闭经
- 经期瘾疹
- 带下
- 不孕症
- 滑胎
- 妊娠恶阻
- 产后腹痛
- 盆腔包块
- 乳癖
- 惊风后遗症
- 荨麻疹
- 牛皮癣
- 狐蜮
- 目赤胂痛
- 瘰疬
- 牙痛
- 臂痛
- ■囊
- 腰背痛
- 腿痛
- 鱼口
- 足跟痛
- 脉管炎
- 阴虱
- 附:寄生虫病聊谈录
- 无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