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脾两虚证

《临证实验录》书籍目录

吕某,女,40岁。心悸四月余,加剧七天。望其面色无华,精神萎靡。虚里处衣衫筑筑震动,肢体微微颤抖,汗水绵绵自出。舌淡白,苔薄白。询知去冬崩漏四十余日。

失血甚多,多方求治始愈,继而闭经,至今已有四月之久。

茶饭不思,头晕失眠。诊得脉来沉细,腹软无压痛。当脐悸动。

崩漏日久,阴血亏耗,血海空虚,故而经闭;心主神明,靠血奉养,血虚则心失所养而悸动不宁;汗为心之液。

气虚不摄纳,故自汗绵绵。且夺汗者无血,更致阴血亏虚。

纳呆寐差,皆心脾两虚证也。遵血从气化,补气以生血之理,拟养血归脾汤加味。以补气、益血、固汗、养心。待血海充盈,经水自行,心神得养,则悸动自停。

党参15g 白术15g 茯苓15g 甘草6g 桂圆肉10g 酸枣仁15g 木香6g 远志10g 当归10g 黄芪30g 龙牡各30g 熟地15g 三剂

二诊:心悸、汗出明显减轻。月经汛潮,惟量少,一天即净。脉舌如前。原方续服,直至痊愈。

按:心悸一证,有虚实之异。虚性者,以气血两虚,或气阴两虚为多见。斯二证,余常用炙甘草汤归脾汤加减取效。二方之别,一者脉结代,舌红便干;一者脉沉细。

纳寐俱差。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临证实验录》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临证实验录》书籍目录
  1. 心脾两虚证《临证实验录》
  2. 心脾两虚《中医词典》
  3. 心脾痛《医学入门》
  4. 心脾两虚《中医名词词典》
  5. 心脾痛《古今医案按》
  6. 心排血量的调节《急诊医学》
  7. 心脾痛《丹溪心法》
  8. 心疟二方《本草乘雅半偈》
  9. 心脾痛《仁术便览》
  10. 心疟《灵素节注类编》
  11. 心脾痛《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
  12. 心疟《中医词典》
  13. 心脾胃《针灸聚英》
  14. 心内膜炎《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15. 心脾胃部《神应经》
  16. 心脑病证《中医内科学》
  17. 心脾胃门《针灸大成》
  18. 心钠素《生理学》
  19. 心脾郁《中医词典》
  20. 心钠素《常用化验值及意义》
  21. 心脾郁热淋血《轩岐救正论》
  22. 心钠素《急诊医学》
  23. 心脾中暑证《中医词典》
  24. 心悗《中医词典》
  25. 心气《中医名词词典》
  26. 心脉见于三部歌《脉诀乳海》
  27. 心气《中医词典》
  28. 心脉歌《脉诀乳海》
  29. 心气《普济方·针灸》
  30. 心率及其对心输出量的影响《生理学》
  31. 心气(健忘 无心力 失志)《针灸资生经》

《临证实验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