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散证
王某,女,25岁,唐林村人。经常无故悲哭,寡言默语,神志呆滞,已逾四月。因田畴歉收,家境不丰,治疗一拖再拖,症情愈演愈重。近缄口不言,形同木偶,或嗤嗤对人傻笑。经反复慰导,偶亦回答一二。视其舌,淡红少苔。诊其脉,沉弦有力。
观其脉症,知为脏躁,由忧虑而得。张景岳云:“至若情志之郁,则总由乎心,此因郁而病也。”治宜舒肝解郁,养心通窍,再延不治,将成癫矣。拟逍遥散加味:
柴胡12g 白芍15g 当归10g 白术10g 薄荷3g 甘草4·5g 茯苓10g 麦冬10g 竹叶6g 郁金10g 石菖蒲10g 三剂
二诊:神志虽明显好转,然尚不能问答如流,每天仍有神情恍惚、悲哭发作。《金匮要略》云:“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像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故合二为一。上方加甘草至10g ,小麦30g ,红枣10枚。三剂。
三诊:病情大有改观,仅偶尔悲哭,因褐衣蔬食之家,钱来不易,嘱服甘麦大枣汤善后。并慰以宽言,以去杞人之忧。
按:本证多见于妇人。临床所见多为情绪抑郁,性格内向者。发作时自觉烦闷急躁,难以形容,多呵欠,长太息,或无故悲伤啼哭,或嬉笑不能自忍,或做机械性之动作,用甘麦大枣汤多可获愈。

- 逍遥散证《临证实验录》
- 逍遥散加生地薄荷方《临症验舌法》
- 逍遥汤《冯氏锦囊秘录》
- 逍遥散加丹皮山栀方《临症验舌法》
- 逍遥饮(新方)《虚损启微》
- 逍遥散(加味逍遥散)《医学心悟》
- 消《中医词典》
- 逍遥散(加味逍遥散)《医方考》
- 消《续名医类案》
- 逍遥散(加味逍遥散)《冯氏锦囊秘录》
- 消《冷庐医话》
- 逍遥散(加味逍遥散)《冯氏锦囊秘录》
- 消《友渔斋医话》
- 逍遥散《何氏虚劳心传》
- 消斑青黛饮《万氏秘传片玉心书》
- 逍遥散《时方歌括》
- 消斑青黛饮《医方论》
- 逍遥散《重楼玉钥》
- 消鼻痔方《冯氏锦囊秘录》
- 逍遥散《汤头歌诀》
- 消标散《重订囊秘喉书》
- 逍遥散《医方论》
- 消补并用《中医词典》
- 逍遥散《仁术便览》
- 消除非特异性染色的方法《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逍遥散《外科理例》
- 消瘅《中医名词词典》
- 逍遥散《目经大成》
- 消瘅《中医词典》
- 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消瘅《张氏医通》
《临证实验录》
- 发热
- 麻黄汤证
- 桂枝汤证
- 大青龙汤证
- 桂枝二越婢一汤证
- 桂枝麻黄各半汤证
- 桂枝加葛根汤证
- 小柴胡汤证其一
- 小柴胡汤证其二
- 小柴胡汤证其三
- 小柴胡合白虎汤证其一
- 小柴胡合白虎汤证其二
- 大柴胡汤证
- 白虎加人参汤证
- 大承气汤证其一
- 大承气汤证其二
- 葛根黄芩黄连汤证
- 气虚发热其一
- 气虚发热其二
- 阳虚发热
- 阴阳两虚发热
- 恶寒
- 自汗
- 咳嗽
- 喘哮
- 喷嚏
- 咽痛
- 不食
- 心下痞
- 呃逆
- 呕吐
- 上吐下泻
- 胃癌
- 结胸
- 脘痛
- 腹胀
- 腹痛
- 胁痛
- 泄泻
- 五更泻
- 痢疾
- 黄疸
- 水肿
- 慢性肾炎
- 肾病综合征
- 淋证
- 癃闭
- 小便失禁
- 大使失禁
- 便秘
- 脱肛
- 齿衄
- 再障贫血
-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尿血
- 血精
- 消渴
- 阳痿
- 阴茎冷痛
- 头痛
- 眩晕
- 心悸
- 真心痛
- 失眠
- 梦交
- 脏躁
- 懊恼
- 颤抖
- 麻木
- 气厥
- 癫狂
- 痫病
- 崩漏
- 闭经
- 经期瘾疹
- 带下
- 不孕症
- 滑胎
- 妊娠恶阻
- 产后腹痛
- 盆腔包块
- 乳癖
- 惊风后遗症
- 荨麻疹
- 牛皮癣
- 狐蜮
- 目赤胂痛
- 瘰疬
- 牙痛
- 臂痛
- ■囊
- 腰背痛
- 腿痛
- 鱼口
- 足跟痛
- 脉管炎
- 阴虱
- 附:寄生虫病聊谈录
- 无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