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毒蕴结证

《临证实验录》书籍目录

赵某,女,35岁,王府村人。下唇、下齿龈糜烂六年矣。每年二月发病,至十月不治自愈。或谓缺乏维生素,然久服不应;或谓胃火盛,黄连清胃丸用之无功。寻余诊时。正值伏暑,只见下唇龈溃烂,肉腐脓秽,牙根半露,疼痛不甚。下唇奇痒,不能入寐,或寐后因痒而醒。胃纳一般,大便不畅。口不苦,不思饮。月经正常,带多色黄,阴痒蚀痛。舌淡红,苔白腻,脉沉略数。

脾胃者,开窍于口,其华在唇,故口唇溃烂,多责胃火。然既属胃火,岂有下唇、下龈糜烂而上唇、上龈安然无恙耶?且几经清火,不见效应,知非火患。苦思冥想,仍茫然不解。遂语患者:“容余三思,明日取方。”当晚翻书查找,似属狐蜮。《金匮要略》云:“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喝。”所述之症,与本案虽不尽相同,然其病因,诸多《金匮要略》注家,皆一致认定虫毒使然。以二月惊蛰,虫惊醒,十月立冬,虫自蛰。其间湿热蕴盛。诸虫蠢动,怙恶不悛,为害一方。遂循仲圣苦参汤洗之。雄黄熏之之教。拟杀虫解毒,清热燥湿法:

乌梅15g 川椒10g 槟榔10g 龙胆草10g 百部15g 干姜6g 甘草10g 雄黄2g (研细冲服)三剂

外用方:川椒15g 蛇床子30g 苦参30g

水煎漱洗唇龈,洗后外撒雄黄粉少许,一日5~7次。

仅诊一次,服药一周,唇龈即愈。翌年随访。知病未作。

按:《金匮》狐惑之“惑”,先贤谓“惑”乃“蜮”之误,因蜮能含沙射影,暗中伤人,言“惑”则难以解释,余亦以为言之有理。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临证实验录》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临证实验录》书籍目录
  1. 湿毒蕴结证《临证实验录》
  2. 湿毒下血《中医词典》
  3. 湿度《实验动物科学》
  4. 湿毒流注门主论《疡医大全》
  5. 湿遏热伏《中医词典》
  6. 湿毒流注门主方《疡医大全》
  7. 湿何以配土《思考中医》
  8. 湿毒流注(附瓜藤缠)《医宗金鉴》
  9. 湿候《诸病源候论》
  10. 湿毒流注(附∶瓜藤缠)《外科心法要诀》
  11. 湿化《中医词典》
  12. 湿毒流注《证治准绳·疡医》
  13. 湿化太阴《中医词典》
  14. 湿毒流注《中医词典》
  15. 湿黄《中医词典》
  16. 湿毒脚气《中医词典》
  17. 湿火《中医词典》
  18. 湿毒疮《外科启玄》
  19. 湿火《校注医醇剩义》
  20. 湿毒疮《中医词典》
  21. 湿火红积《凌临灵方》
  22. 湿毒《中医词典》
  23. 湿火三消《中医词典》
  24. 湿毒《中医名词词典》
  25. 湿火三消《症因脉治》
  26. 湿癫《中医词典》
  27. 湿霍乱《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28. 湿疸候《诸病源候论》
  29. 湿霍乱《中医词典》
  30. 湿疸《中医词典》
  31. 湿霍乱《医宗金鉴》

《临证实验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