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柴胡汤方
柴胡半斤(味苦,微寒) 黄芩三两(味苦寒)人参三两(味甘温) 甘草三两(味甘平) 半夏半升(洗,味辛温) 生姜三两(切,味辛温) 大枣十三枚(掰,味甘温)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后加减法:
若渴者,去半夏,加人参,合前成四两半,栝蒌根四两。
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三两,温复取微汗愈。
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默默不欲饮食。藏府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
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也,以法治之。
得病六七日,脉迟浮弱,恶风寒,手足温,医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颈项强,小便难者,与柴胡汤。后必下重,本渴,而饮水呕者,柴胡汤不中与也。食谷者哕。
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
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者,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与小柴胡汤主之。

- 小柴胡汤方《伤寒论》
- 小柴胡汤方《伤寒明理论》
- 小柴胡汤加减歌《医学传心录》
- 小柴胡汤方《医宗金鉴》
- 小柴胡汤七十六 方见《伤寒·少阳》《金匮悬解》
- 小柴胡汤方《医宗金鉴》
- 小柴胡汤愈肺痨《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 小柴胡汤方《伤寒杂病论》
- 小柴胡汤愈肺痨《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 小柴胡汤方《伤寒杂病论》
- 小柴胡汤圆通应用法《医法圆通》
- 小柴胡汤方《伤寒杂病论》
- 小柴胡汤证《临证实验录》
- 小柴胡汤方《伤寒杂病论》
- 小柴胡汤证《临证实验录》
- 小柴胡汤方《伤寒杂病论》
- 小柴胡汤证《临证实验录》
- 小柴胡汤方《伤寒杂病论》
- 小柴胡汤证《临证实验录》
- 小柴胡汤方《伤寒杂病论》
- 小柴胡汤证《临证实验录》
- 小柴胡汤方《伤寒杂病论》
- 小柴胡汤证《临证实验录》
- 小柴胡汤方《伤寒杂病论》
- 小柴胡汤证《临证实验录》
- 小柴胡汤方《伤寒杂病论》
- 小柴胡汤证九条《伤寒贯珠集》
- 小柴胡汤、乌梅丸《医述》
- 小柴胡汤证其二《临证实验录》
- 小柴胡汤(玉函千金名黄龙汤)《张氏医通》
- 小柴胡汤证其三《临证实验录》
《伤寒论》
- 序
- 卷第一
- 卷第二
- 卷第三
- 卷第四
- 卷第五
- 卷第六
- 卷第七
- 卷第八
- 卷第九
- 卷第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