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枣汤证

《临证实验录》书籍目录

某君,男,40岁。学识渊博,文章锦绣,而立之年,已晋升处级,可谓春风得意。惟不快者,全身皮肤瘙痒

内服外治近十年终不得愈,近益痒甚,不得眠。于奇村疗养院温泉水疗一月,亦未减轻,由友人介绍来诊。

患者身圆体胖,大腹便便,面色晦黄如垢。背腹皮肤有鲜红丘疹新起者,有黄白脓疮已成者,有结痂者,有脱屑者。双手掌心皮肤增厚,粗糙,奇痒难忍。肩背皮下有硬结数枚,大如杏核。抚之不痛。舌质淡红,苔白厚腻。

自觉身重头沉,体倦乏力。胃纳可,大便溏而不畅,小便黄臭。皮肤虽痒多年,尚能忍受,年前大连出差,食海鲜过多,致瘙痒益剧,夜难入寐。诊其脉,沉滑略数,触其腹,满而不痛。

审症察脉,此湿热蕴结证也,拟祛风利湿汤加味治之,嘱其清淡素食。戒绝酒荤。

浮萍15g 苍耳子15g 苦参15g 土茯苓15g 川军10g 连翘15g 赤小豆30g 车前子15g 七剂

二诊:沉重之躯略减,肤痒依旧,仍有大面积脱皮,脉舌如前。为求速效,拟十枣汤加减:

甘遂1g 大戟lg 白芥子1g

研细,以红枣10枚煎汤送下。

三诊:服后时许,上吐下泻,头汗淋漓,当晚瘙痒减轻,酣睡至晨。然湿热根深蒂固,如油入面,非朝夕可愈也。拟:

浮萍15g 苦参15g 土茯苓15g 连翘15g 赤小豆30g 车前子15g 苡仁30g 栀子10g 川军10g 七剂

四诊:丘疹、脓疮、结痂、脱屑仍同时并存,苔黏腻,脉沉滑,湿热之邪犹盛也。复拟:

甘遂1g 大戟1g 白芥子1g

研细,以红枣10枚煎汤送下。

五诊:药后泻水尤多,谓称头重体倦大减,耳聪目明,皮肤微痒。谅邪已衰大半,拟小柴胡汤加味调之:

柴胡15g 茯苓10g 半夏15g 党参10g 甘草6g 苦参15g 苡仁30g 车前子15g 半支莲15g 赤小豆30g 七剂

六诊:皮肤丘疹、脓疮、结痂已失,基本恢复如初,但仍有痒感,嘱守方续服。

共服药近百剂,体重减轻13kg ,自觉体轻神沛,一如十余年前。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临证实验录》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临证实验录》书籍目录
  1. 十枣汤证《临证实验录》
  2. 十枣汤证《临证实验录》
  3. 十枣汤证《临证实验录》
  4. 十枣汤九十五 方见《伤寒》《金匮悬解》
  5. 十枣汤证《临证实验录》
  6. 十枣汤方《伤寒论》
  7. 十枣汤证《临证实验录》
  8. 十枣汤方《医宗金鉴》
  9. 十枣汤证四 太阳百二十六《伤寒悬解》
  10. 十枣汤方《医宗金鉴》
  11. 十枣汤证治一条《伤寒贯珠集》
  12. 十枣汤方《伤寒杂病论》
  13. 十枣丸《仁术便览》
  14. 十枣汤方《伤寒杂病论》
  15. 十枣证《医学摘粹》
  16. 十枣汤(玉函)《张氏医通》
  17. 十指麻木《中医词典》
  18. 十枣汤《伤寒括要》
  19. 十指头《中医词典》
  20. 十枣汤《医方论》
  21. 十种丹毒《奇效简便良方》
  22. 十枣汤《时方妙用》
  23. 十种丹证《幼幼集成》
  24. 十枣汤《退思集类方歌注》
  25. 十种水蛊肿满喘促《奇效简便良方》
  26. 十枣汤《伤寒寻源》
  27. 十疰《中医词典》
  28. 十枣汤《医学心悟》
  29. 十疰丸《备急千金要方》
  30. 十枣汤《医方考》
  31. 十椎《中医词典》

《临证实验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