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承气汤证其一
杨某,男,45岁,体素甚健,前五日伤于寒,头痛发热,自服止痛片四片,致汗大出,热不解反盛,日晡益剧。夜间谵语(齿介)齿,如见鬼状,全家惊恐不安,请余出诊。入室秽气袭人,患者卧炕,面赤汗垢,被半遮,手足外露。似此不恶风、恶寒者,显示表证已过。察舌苔,黄腻厚浊,尖有芒刺。诊其脉,沉滑有力。触胸腹,体若燔炭,烙手异常,脐左坚硬,疼痛拒压,皆系实热内盛之候。询知三日未得更衣。
观其脉症,知为汗法不当,致邪传经人里,阳明腑实证已成,如火燎原,其势造极。急宜釜底抽薪,谨防热极生风。拟大承气汤:
承气汤果然勇冠三军,旗开得胜,当晚即便通痛止,热退神清。遂按兵束甲,嘱饮食养息。
李映淮老师评语:大承气汤证,为燥实证,舌苔应干燥有芒刺,或老黄有裂纹,此例黄腻厚浊,应适当加减为妥。
若属上湿下燥者,宜仿曹(颖甫)氏之治,当用大陷胸汤。

- 大承气汤证其一《临证实验录》
- 大承气汤证其一《经方实验录》
- 大承气汤证治本位的意义《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大承气汤证其五《经方实验录》
- 大承气证《医学摘粹》
- 大承气汤证其四《经方实验录》
- 大承气证《医学摘粹》
- 大承气汤证其三《经方实验录》
- 大承气证《医学摘粹》
- 大承气汤证其二《临证实验录》
- 大承气证《医学摘粹》
- 大承气汤证其二《经方实验录》
- 大承气证《医学摘粹》
- 大承气汤证九条《伤寒贯珠集》
- 大承气证二 阳明二十一《伤寒悬解》
- 大承气汤圆通就用法《医法圆通》
- 大承气证二十 阳明三十九《伤寒悬解》
- 大承气汤七 方见《伤寒》《金匮悬解》
- 大承气证二十六 阳明四十五《伤寒悬解》
- 大承气汤核桃承气汤四逆汤附子汤乌梅丸证治推论的意义《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大承气证二十七 阳明四十六《伤寒悬解》
- 大承气汤方《伤寒论》
- 大承气证二十五 阳明四十四《伤寒悬解》
- 大承气汤方《伤寒明理论》
- 大承气证二十一 阳明四十《伤寒悬解》
- 大承气汤方《医宗金鉴》
- 大承气证九 阳明二十八《伤寒悬解》
- 大承气汤方《医宗金鉴》
- 大承气证十八 阳明三十七《伤寒悬解》
- 大承气汤方《医宗金鉴》
- 大承气证十二 阳明三十一《伤寒悬解》
《临证实验录》
- 发热
- 麻黄汤证
- 桂枝汤证
- 大青龙汤证
- 桂枝二越婢一汤证
- 桂枝麻黄各半汤证
- 桂枝加葛根汤证
- 小柴胡汤证其一
- 小柴胡汤证其二
- 小柴胡汤证其三
- 小柴胡合白虎汤证其一
- 小柴胡合白虎汤证其二
- 大柴胡汤证
- 白虎加人参汤证
- 大承气汤证其一
- 大承气汤证其二
- 葛根黄芩黄连汤证
- 气虚发热其一
- 气虚发热其二
- 阳虚发热
- 阴阳两虚发热
- 恶寒
- 自汗
- 咳嗽
- 喘哮
- 喷嚏
- 咽痛
- 不食
- 心下痞
- 呃逆
- 呕吐
- 上吐下泻
- 胃癌
- 结胸
- 脘痛
- 腹胀
- 腹痛
- 胁痛
- 泄泻
- 五更泻
- 痢疾
- 黄疸
- 水肿
- 慢性肾炎
- 肾病综合征
- 淋证
- 癃闭
- 小便失禁
- 大使失禁
- 便秘
- 脱肛
- 齿衄
- 再障贫血
-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尿血
- 血精
- 消渴
- 阳痿
- 阴茎冷痛
- 头痛
- 眩晕
- 心悸
- 真心痛
- 失眠
- 梦交
- 脏躁
- 懊恼
- 颤抖
- 麻木
- 气厥
- 癫狂
- 痫病
- 崩漏
- 闭经
- 经期瘾疹
- 带下
- 不孕症
- 滑胎
- 妊娠恶阻
- 产后腹痛
- 盆腔包块
- 乳癖
- 惊风后遗症
- 荨麻疹
- 牛皮癣
- 狐蜮
- 目赤胂痛
- 瘰疬
- 牙痛
- 臂痛
- ■囊
- 腰背痛
- 腿痛
- 鱼口
- 足跟痛
- 脉管炎
- 阴虱
- 附:寄生虫病聊谈录
- 无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