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味地黄丸证

《临证实验录》书籍目录

《素问,水热穴论》云:“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然临床须分肾阴肾阳,因肾阳虚弱,或肾阴亏损,皆可致关门不利,水饮内聚而见水肿。张锡纯亦云:“水肿之证,当详辨其阴虚、阳虚,或阴阳两虚。

阳虚者气分亏损,可单用重用黄芪;阴虚者,其血分枯耗,宜重用滋阴之药。”徐某,28岁,东曲农民,1980年8月12日初诊。两年前患急性肾炎,住本院治疗痊愈。近因农忙挥汗赶日,疲劳过度,致水脏不能制水而泛滥肌肤,初以面目为甚,后渐蔓延全身。尿检:蛋白++++,白细胞+红细胞++,管型++。诊断为慢性肾炎急性发作。患者不愿住院,求服中药治疗。

患者全身水肿,尤以头面为甚,腰困无力头晕目眩,午后较甚,胃纳尚可,惟食后腹胀,大便一日一行,小便不利,口苦。舌尖红赤,苔薄黄,脉细弱。虽《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有“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之说。然本案不恶寒发热,无鼻塞咳嗽,显非发汗所宜。头晕目眩,腰酸脉细,知系肾阴虚损,水饮泛滥。治宜滋阴补肾,清热利水。拟六味地黄汤加味:

生地24g 山药12g 山萸12g 丹皮10g 茯苓10g 泽泻10g 车前子15g 牛膝10g 茅根30g 三剂

忌盐及肉蛋食品。

二诊:小便增,腹胀减,水肿呈消退之势,口干渴。

时欲饮,舌脉同前,守方续服。

原方三剂。

三诊:头晕,腰困减轻,大便溏泻,日五六行,其腹不痛,为水饮外出,正复邪退之象;仍口渴思饮,动则气短,乃气阴并亏之候。拟:

生地24g 山药12g 山萸12g 茯苓10g 泽泻10g 黄芪30g 苍术15g 茅根15g 车前子15g 三剂

四诊:尿检:蛋白++,红细胞+。白细胞+,管型++。

面瘦纹显,水肿完全消退,腰已不痛,口苦口渴亦轻,惟仍眩晕短气。阴津回复一分,病邪退却一分。滋阴清热,继续进之,并佐平肝潜降之品以除眩晕。拟:

生地24g 山药12g 山萸12g 丹皮10g 白芍15g 石决明15g 龙牡各30g 石膏30g 龙胆草10g 五剂

五诊:眩晕、动则短气基本消失,精力充沛。尿检各项均正常。嘱服六昧地黄丸善后。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临证实验录》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临证实验录》书籍目录
  1. 六味地黄丸证《临证实验录》
  2. 六味地黄丸如黄柏知母方《医方考》
  3. 六味附子汤《冯氏锦囊秘录》
  4. 六味地黄丸加黄柏知母方《医方考》
  5. 六味合五子丸《医学心悟》
  6. 六味地黄丸方解《吴医汇讲》
  7. 六味回阳饮《退思集类方歌注》
  8. 六味地黄丸《何氏虚劳心传》
  9. 六味回阳饮(新方)《虚损启微》
  10. 六味地黄丸《时方歌括》
  11. 六味汤《救伤秘旨》
  12. 六味地黄丸《医方论》
  13. 六味汤《是斋百一选方》
  14. 六味地黄丸《明目至宝》
  15. 六味丸《医述》
  16. 六味地黄丸《仁术便览》
  17. 六味丸《目经大成》
  18. 六味地黄丸《仁术便览》
  19. 六味丸(加减六味丸)《医学心悟》
  20. 六味地黄丸《仁术便览》
  21. 六味丸方论《痰火点雪》
  22. 六味地黄丸《仁术便览》
  23. 六味丸说《医贯》
  24. 六味地黄丸《外科理例》
  25. 六味五苓散《冯氏锦囊秘录》
  26. 六味地黄丸《医方考》
  27. 六味饮合生脉散方《临症验舌法》
  28. 六味地黄丸《医方考》
  29. 六味饮合滋肾丸方《临症验舌法》
  30. 六味地黄丸《医方考》
  31. 六务《中医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