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任虚损旰郁血瘀证
沈某,年已七七,冲任虚衰,地道本应渐趋不通,今反崩中二月之久,色暗夹块,少腹疼痛。治不得法,致心悸、失眠、眩晕、腰痛等诸症接踵而至。观其面色皓白少华,色夭不泽,舌质淡白,知系阴亏亡血。诊脉沉细无力,更证肝肾不足。腹痛、有血块者,兼有血瘀也。《妇人大全良方》云:“妇人崩中漏下者,由劳伤血气,冲任之脉虚损故也。”治当补肾益气,固冲化瘀,安冲汤众法俱备,更加灵脂以增止痛逐瘀之力。
生地24g 白芍15g 川断15g 白术15g 黄芪30g 龙牡各30g 海螵硝15g 茜草10g 灵脂10g 三剂
二诊:崩转为漏,为肾虚不摄;腹痛止,瘀块消,乃瘀血已化:心烦,口渴思饮,脉呈弦象,属肝气郁结,内有伏热。治宜补虚固摄,舒肝清热。拟小柴胡汤加减:

- 冲任虚损旰郁血瘀证《临证实验录》
- 冲任先兆《中医疾病预测》
- 冲疝《中医词典》
- 冲任损伤《中医词典》
- 冲头痛《中医词典》
- 冲任损伤《中医名词词典》
- 冲为血海《中医词典》
- 冲任督带四脉与胞宫《中医妇科学》
- 冲小《中医词典》
- 冲任督带《中西汇通医经精义》
- 冲阳《针灸大成》
- 冲任不固《中医词典》
- 冲阳《中医词典》
- 冲气上冲兼奔豚《医学衷中参西录》
- 冲阳《针灸学》
- 冲气犯心《中医词典》
- 冲阳(原穴)《子午流注说难》
- 冲气犯肾《中医词典》
- 冲阳等脉《脉理求真》
- 冲气犯肝《中医词典》
- 冲阳脉《中医词典》
- 冲气犯肺《中医词典》
- 冲阳太冲太溪解《三指禅》
- 冲气《中医词典》
- 冲阳太二脉论《脉诀汇辨》
- 冲门(一名上慈宫)《针灸大成》
- 冲阳太溪太冲《诊家正眼》
- 冲门《针灸学》
- 冲要节《中医词典》
- 冲门《中医词典》
- 冲要节门主论《疡医大全》
《临证实验录》
- 发热
- 麻黄汤证
- 桂枝汤证
- 大青龙汤证
- 桂枝二越婢一汤证
- 桂枝麻黄各半汤证
- 桂枝加葛根汤证
- 小柴胡汤证其一
- 小柴胡汤证其二
- 小柴胡汤证其三
- 小柴胡合白虎汤证其一
- 小柴胡合白虎汤证其二
- 大柴胡汤证
- 白虎加人参汤证
- 大承气汤证其一
- 大承气汤证其二
- 葛根黄芩黄连汤证
- 气虚发热其一
- 气虚发热其二
- 阳虚发热
- 阴阳两虚发热
- 恶寒
- 自汗
- 咳嗽
- 喘哮
- 喷嚏
- 咽痛
- 不食
- 心下痞
- 呃逆
- 呕吐
- 上吐下泻
- 胃癌
- 结胸
- 脘痛
- 腹胀
- 腹痛
- 胁痛
- 泄泻
- 五更泻
- 痢疾
- 黄疸
- 水肿
- 慢性肾炎
- 肾病综合征
- 淋证
- 癃闭
- 小便失禁
- 大使失禁
- 便秘
- 脱肛
- 齿衄
- 再障贫血
-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尿血
- 血精
- 消渴
- 阳痿
- 阴茎冷痛
- 头痛
- 眩晕
- 心悸
- 真心痛
- 失眠
- 梦交
- 脏躁
- 懊恼
- 颤抖
- 麻木
- 气厥
- 癫狂
- 痫病
- 崩漏
- 闭经
- 经期瘾疹
- 带下
- 不孕症
- 滑胎
- 妊娠恶阻
- 产后腹痛
- 盆腔包块
- 乳癖
- 惊风后遗症
- 荨麻疹
- 牛皮癣
- 狐蜮
- 目赤胂痛
- 瘰疬
- 牙痛
- 臂痛
- ■囊
- 腰背痛
- 腿痛
- 鱼口
- 足跟痛
- 脉管炎
- 阴虱
- 附:寄生虫病聊谈录
- 无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