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虚髓亏证
宋某,2岁,石家庄人。一年前,高热持续四日,其间惊厥六次,经消炎、解热、激素等治疗,发热始退。此后出现脑不灵。耳失聪,咿呀学语之孩变成哑童。1978年4月24日初诊。面色青黄,形容惊惧,哭闹不宁,喜夜啼,寐后露睛,汗出津津,行走需手扶墙壁,饮食尚可,大便干秘。指纹淡青,舌尖红赤。
此惊风后遗症也。盖小儿稚阴稚阳之体,经高热焚蒸,津液大伤,神明诸脏受损,筋脉肢骸失养,是以清窍失灵,筋骨不健。治宜滋阴养液,调补先天,或可恢复。拟:
生熟地各6g 天麦冬各6g 沙参10g 乌梅10g 甘草6g 远志6g
五剂,每二日一剂。
二诊:听觉似有转机,余症同前。虽日久旱逢甘露,然旱情非一雨可润,阴液非一时能复。原方续进,更加郁金6g ,石菖蒲6g ,蝉衣6g ,以开窍定惊。五剂,每二日一剂。
三诊:听力有明显好转,夜啼止,出汗减,舌尖仍赤,上方加竹叶3g ,五剂,每二日一剂。
四诊:听力进一步好转,复可学语,呼叫妈妈。能独立行走二三步,全家喜出望外。嘱守方续服一月。
按:《灵枢·海论》云:“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患儿本非金石坚固之质,竟遭暴火烈炎之焚,真阴耗损,难以奉阳。精明之府不敏,少阴之窍失聪,四’肢百骸难养,故神志迟钝,双耳失聪,行动不遂。以其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故予滋补真阴,填充髓海。阴充阳沛,气旺血足,是以沃木而荣。

- 阴虚髓亏证《临证实验录》
- 阴虚水肿《医学衷中参西录》
- 阴虚头痛《中医词典》
- 阴虚湿热证《临证实验录》
- 阴虚吐血《中医词典》
- 阴虚失音《奇效简便良方》
- 阴虚吐血忌温补也《医法圆通》
- 阴虚舌胎《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阴虚痿《中医词典》
- 阴虚乳蛾《中医词典》
- 阴虚胃脘痛《中医词典》
- 阴虚呕吐《中医词典》
- 阴虚下痢诗《医学实在易》
- 阴虚内热《中医词典》
- 阴虚下陷《傅青主男科》
- 阴虚梦遗秘方《华佗神方》
- 阴虚小便不利《中医词典》
- 阴虚门《寿世青编》
- 阴虚小便不利《症因脉治》
- 阴虚论治《虚损启微》
- 阴虚眩晕《中医词典》
- 阴虚论(螽斯广育)《古今医统大全》
- 阴虚血热证其二《临证实验录》
- 阴虚论《医效秘传》
- 阴虚牙痛《中医词典》
- 阴虚论《古今医彻》
- 阴虚牙痛秘方《华佗神方》
- 阴虚痢疾《中医词典》
- 阴虚咽痛药忌夹杂例《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 阴虚劳复《中医词典》
- 阴虚咽痛药忌夹杂例《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临证实验录》
- 发热
- 麻黄汤证
- 桂枝汤证
- 大青龙汤证
- 桂枝二越婢一汤证
- 桂枝麻黄各半汤证
- 桂枝加葛根汤证
- 小柴胡汤证其一
- 小柴胡汤证其二
- 小柴胡汤证其三
- 小柴胡合白虎汤证其一
- 小柴胡合白虎汤证其二
- 大柴胡汤证
- 白虎加人参汤证
- 大承气汤证其一
- 大承气汤证其二
- 葛根黄芩黄连汤证
- 气虚发热其一
- 气虚发热其二
- 阳虚发热
- 阴阳两虚发热
- 恶寒
- 自汗
- 咳嗽
- 喘哮
- 喷嚏
- 咽痛
- 不食
- 心下痞
- 呃逆
- 呕吐
- 上吐下泻
- 胃癌
- 结胸
- 脘痛
- 腹胀
- 腹痛
- 胁痛
- 泄泻
- 五更泻
- 痢疾
- 黄疸
- 水肿
- 慢性肾炎
- 肾病综合征
- 淋证
- 癃闭
- 小便失禁
- 大使失禁
- 便秘
- 脱肛
- 齿衄
- 再障贫血
-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尿血
- 血精
- 消渴
- 阳痿
- 阴茎冷痛
- 头痛
- 眩晕
- 心悸
- 真心痛
- 失眠
- 梦交
- 脏躁
- 懊恼
- 颤抖
- 麻木
- 气厥
- 癫狂
- 痫病
- 崩漏
- 闭经
- 经期瘾疹
- 带下
- 不孕症
- 滑胎
- 妊娠恶阻
- 产后腹痛
- 盆腔包块
- 乳癖
- 惊风后遗症
- 荨麻疹
- 牛皮癣
- 狐蜮
- 目赤胂痛
- 瘰疬
- 牙痛
- 臂痛
- ■囊
- 腰背痛
- 腿痛
- 鱼口
- 足跟痛
- 脉管炎
- 阴虱
- 附:寄生虫病聊谈录
- 无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