苓桂术甘汤证
段某,女,39岁,市石英厂干部,1986年4月22日初参。素体壮鲜病,前日下班归来,突然眩晕不支,呈阵发性发作,发时恶心呕吐,吐出物为清水、为痰涎。身畏寒,手足冷,饮食不思,肠鸣辘辘,大便正常,小便不利。望其面腴体胖,精神萎靡,舌淡红,苔薄白。切得脉象沉细,右手弦。腹诊无压痛。
脉症分析:患者腰不痛,耳不鸣知非肝肾虚损;头不痛。心不烦,亦非肝阳上亢。考《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云:“脉偏弦者,饮也。”《普济方》亦云:“头眩欲吐,心中温温,胸中不利,但觉旋转,由此痰饮。”所论与本案呕吐痰涎,水走肠间沥沥有声,及小便不利,右手弦脉,正相符契,属痰饮无疑。治当健脾化饮,温药和之。拟苓桂术甘汤合泽泻汤加味:
茯苓30g 桂枝10g 白术15g 炙草6g 泽泻15g 半夏15g 二剂
二诊:眩晕减轻,仍畏寒肢冷,头脑沉闷,舌淡红,苔白微腻,脉来沉弦。药已中的,原方更增温化之品,以求速愈。
茯苓30g 桂枝10g 白术15g 炙草6g 半夏15g 泽泻15g 附子10g 三剂
三诊:眩晕再未发作,呕吐亦随之消失,胃纳增,肠鸣止,惟微畏寒,手足不温,原方更服三剂。并嘱饮食调理,保健脾胃,以绝痰饮之源。
- 苓桂术甘汤证《临证实验录》
- 苓桂术甘汤九十二 方见《伤寒·太阳》《金匮悬解》
- 苓桂术甘证四 太阳九十五《伤寒悬解》
- 苓桂术甘汤方《医宗金鉴》
- 苓桂五味甘草去甘草去桂加干姜细辛半夏汤方《医宗金鉴》
- 苓桂术甘汤(加味苓桂术甘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 苓桂五味甘草汤方《医宗金鉴》
- 苓桂术甘汤《退思集类方歌注》
- 苓藕饮《保健药膳》
- 苓桂术甘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苓术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苓桂术甘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苓术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苓桂术甘茶《茶饮保健》
- 苓术菟丝丸(新方)《虚损启微》
- 苓桂甘枣证九 太阳一百《伤寒悬解》
- 铃医(走方医)《中医名词词典》
- 苓桂甘枣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凌德《中医词典》
- 苓甘五味姜辛汤方《医宗金鉴》
- 凌夫人孕《孙文垣医案》
- 苓甘五味姜辛汤《金匮悬解》
- 凌绂曾《中医词典》
- 苓甘五味姜辛半杏大黄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凌奂(1822-1893年)《中医词典》
- 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杏仁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凌堃(kūn昆)(1795-1861年)《中医词典》
-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黄汤方《医宗金鉴》
- 凌霄花《本草备要》
-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黄汤《金匮悬解》
- 凌霄花《本草易读》
《临证实验录》
- 发热
- 麻黄汤证
- 桂枝汤证
- 大青龙汤证
- 桂枝二越婢一汤证
- 桂枝麻黄各半汤证
- 桂枝加葛根汤证
- 小柴胡汤证其一
- 小柴胡汤证其二
- 小柴胡汤证其三
- 小柴胡合白虎汤证其一
- 小柴胡合白虎汤证其二
- 大柴胡汤证
- 白虎加人参汤证
- 大承气汤证其一
- 大承气汤证其二
- 葛根黄芩黄连汤证
- 气虚发热其一
- 气虚发热其二
- 阳虚发热
- 阴阳两虚发热
- 恶寒
- 自汗
- 咳嗽
- 喘哮
- 喷嚏
- 咽痛
- 不食
- 心下痞
- 呃逆
- 呕吐
- 上吐下泻
- 胃癌
- 结胸
- 脘痛
- 腹胀
- 腹痛
- 胁痛
- 泄泻
- 五更泻
- 痢疾
- 黄疸
- 水肿
- 慢性肾炎
- 肾病综合征
- 淋证
- 癃闭
- 小便失禁
- 大使失禁
- 便秘
- 脱肛
- 齿衄
- 再障贫血
-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尿血
- 血精
- 消渴
- 阳痿
- 阴茎冷痛
- 头痛
- 眩晕
- 心悸
- 真心痛
- 失眠
- 梦交
- 脏躁
- 懊恼
- 颤抖
- 麻木
- 气厥
- 癫狂
- 痫病
- 崩漏
- 闭经
- 经期瘾疹
- 带下
- 不孕症
- 滑胎
- 妊娠恶阻
- 产后腹痛
- 盆腔包块
- 乳癖
- 惊风后遗症
- 荨麻疹
- 牛皮癣
- 狐蜮
- 目赤胂痛
- 瘰疬
- 牙痛
- 臂痛
- ■囊
- 腰背痛
- 腿痛
- 鱼口
- 足跟痛
- 脉管炎
- 阴虱
- 附:寄生虫病聊谈录
- 无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