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制造及检定规程
本品系由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后再经破伤风类毒素免疫的献血员中采集破伤风抗体效价高的血浆或血清,经低温乙醇法提取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制剂,含丙种球蛋白90%以上。用于防治破伤风。
1 制造
1.1制造要求
1.1.1除原料血浆外,均与《人血白蛋白(低温乙醇法)制造及检定规程》中1.1项规定相同。
1.1.2原料血浆
应符合《原料血浆采集(单采血浆术)规程》中11项要求。
破伤风类毒素免疫按卫生部批准的免疫程序进行。
1.2制造工艺
1.2.1与《人血丙种球蛋白制造及检定规程》1.2.1~1.2.4项规定相同。原料血浆合并后破伤风抗体效价应不低于8IU/ml。
1.2.2分批
每批制品最少应由100名以上免疫献血员的血浆混合制成。同一制造工艺及同一容器溶解、稀释的制品作为一批,不同滤器除菌过滤或不同机柜冻干的制品应分为亚批。
1.2.3半成品检定
除菌过滤后每批半成品应做理化检查、无菌试验、热原质试验及抗体效价测定。
1.2.4冻干
除菌过滤后,制品应及时分装、冷冻,并按《人血白蛋白(低温乙醇法)制造及检定规程》1.2.5项规定进行冻干,但制品温度不得超过35℃。
1.3剂型与规格
剂型:液体及冻干两种。
规格:破伤风抗体效价不低于100IU/ml,每支250IU。
1.4制品重滤与再制
与《人血白蛋白(低温乙醇法)制造及检定规程》1.4项规定相同。破伤风抗体效价低于100IU/ml者亦可再制一次,但制品蛋白质浓度不得超过18%。
2 成品检定
2.1抽样
每批成品应抽样作全面质量检定,不同机柜冻干的制品应分别抽样做无菌试验及水分测定。
2.2物理检查
2.2.1外观
冻干制剂应为白色或灰白色的疏松体,无融化迹象。冻干制剂溶解后及液体制剂应为接近无色,可带乳光或淡黄色澄明液体,不应含有异物、混浊或摇不散的沉淀。
2.2.2溶解时间
冻干制剂加入标示量的20~25℃灭菌注射用水,轻轻摇动,应在15分钟内完全溶解。
2.3化学检定
按《生物制品化学检定规程》进行。
2.3.1pH值
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蛋白质浓度,在20±2℃测定,pH值应为6.4~7.4。
2.3.2水分
冻干制剂水分应≤3%(g/g)。
2.3.3纯度
丙种球蛋白应不低于蛋白质总量的90%。
2.3.4硫柳汞含量
应≤0.01%(g/ml)。
2.3.5IgG单体及二聚体含量
IgG单体与二聚体含量之和应≥90%。
2.3.6蛋白质含量
用钨酸沉淀法测定,蛋白质含量应≤18%(g/ml)。
2.4热稳定性试验
液体制剂于57±0.5℃保温4小时后,不应出现凝胶化或絮状物。
2.5破伤风抗体效价测定
按《精制抗毒素制造及检定规程》附录3测定,应不低于标示量。
2.6抗-HBs测定。
RIA法,抗-HBs应≥1IU/g蛋白质。
2.7无菌试验
按《生物制品无菌试验规程》进行。
2.8热原质试验
按《生物制品热原质试验规程》进行。注射剂量按家兔体重注射0.15g/kg。判定标准按该规程4.2项要求进行。
2.9安全试验
按《生物制品热原质试验规程》进行。注射剂量按家兔体重注射0.15g/kg。判定标准按该规程4.2项进要求进行。
2.10鉴别试验
用免疫双扩散法测定,仅与抗人的血清产生沉淀线,与抗马、抗牛血清不产生沉淀线。
3 保存与效期
液体制剂2保存于2~8℃暗处,冻干制剂保存于10℃以下干燥处。效期自效价检定合格之日起,液体制剂为3年,冻干制剂为5年。

- 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制造及检定规程《中国生物制品规程》
- 破伤风免疫球蛋白使用说明书《中国生物制品规程》
- 破伤风梭菌《医学微生物学》
- 破伤风秘方《华佗神方》
- 破伤风邪《儒门事亲》
- 破伤风门主论《疡医大全》
- 破伤风原有三种治别三经《医学传心录》
- 破伤风门主方《疡医大全》
- 破伤风证《幼幼集成》
- 破伤风门《张氏医通》
- 破伤风治法《外科证治全书》
- 破伤风脉候《类证治裁》
- 破伤风诸方《卫生宝鉴》
- 破伤风论治《类证治裁》
- 破伤湿《中医词典》
- 破伤风里症《正体类要》
- 破伤中风法《医学启源》
- 破伤风抗毒素效价测定法(小白鼠试验法)《中国生物制品规程》
- 破伤总录《救伤秘旨》
- 破伤风抗毒素过敏试验《基础护理学》
- 破痰消饮丸《是斋百一选方》
- 破伤风方论《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
- 破头症《喉舌备要秘旨》
- 破伤风方《奇方类编》
- 破血《中医词典》
- 破伤风方《救伤秘旨》
- 破血《女科证治准绳》
- 破伤风的急救《现代院外急救手册》
- 破血劫痰《女科证治准绳》
- 破伤风病《回生集》
- 破血伤风《活幼心书》
《中国生物制品规程》
- 生物制品统一名称规程
- 生物制品生产、检定用菌种、毒种管理规程
- 生物制品国家标准品的制备和标定规程
- 生物制品分批规程
- 生物制品分装规程
- 吸附百日咳菌苗、白喉、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制剂制造及检定规程
- 吸附百日咳菌苗、白喉类毒素混合制剂制造及检定规程
- 钩端螺旋体菌苗制造及检定规程
- 冻干皮内注射用卡介苗制造及检定规程
- 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菌苗制造及检定规程
- 冻干皮上划痕用鼠疫活菌苗制造及检定规程
- 皮上划痕人用炭疽活菌苗制造及检定规程
- 冻干皮上划痕人用布氏菌病活菌苗制造及检定规程
- 治疗用布氏菌病菌苗制造及检定规程
- 短棒状杆菌菌苗制造及检定规程
- 流行性乙型脑炎灭活疫苗制造及检定规程
- 冻干流行性乙型脑炎活疫苗制造及检定规程
- 森林脑炎疫苗制造及检定规程
- 人用浓缩狂犬病疫苗制造及检定规程
- 冻干麻疹活疫苗制造及检定规格
- 冻干流行性腮腺炎活疫苗制造及检定规程
- 口服脊髓灰质炎活疫苗制造及检定规程
- 血源乙型肝炎疫苗制造及检定规程
- 冻干黄热活疫苗制造及检定规程
- 吸附精制白喉类毒素制造及检定规程
- 吸附精制破伤风类毒素制造及检定规程
- 成人用吸附精制白喉类毒素制造及检定规程
- 吸附精制白喉、破伤风二联类毒素制造及检定规程
- 精制抗毒素制造及检定规程
- 附录1 抗毒素生产用马匹免疫方法
- 附录2 白喉抗毒素效价测定法(家兔皮肤试验法)
- 附录3 破伤风抗毒素效价测定法(小白鼠试验法)
- 附录4 气性坏疽抗毒素效价测定法(小白鼠试验法)
- 附录5 肉毒抗毒素效价测定法(小白鼠试验法)
- 附录6 类A血型物质测定法(血凝抑制法)
- 精制白喉抗毒素使用说明书
- 精制破伤风抗毒素使用说明书
- 多价精制气性坏疽抗毒素使用说明书
- 精制肉毒抗毒素使用说明书
- 精制抗蛇毒血清制造及检定规程
- 精制抗炭疽血清制造及检定规程
- 精制抗狂犬病血清制造及检定规程
- 原料血浆采集(单采知浆术)规程
- 人胎盘血白蛋白制造及检定规程
- 人血白蛋白(低温乙醇法)制造及检定规程
- 人血丙种球蛋白制造及检定规程
- 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制造及检定规程
- 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制造及检定规程
- 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制造及检定规程
- 冻干组织胺丙种球蛋白制造及检定规程
- 冻干人凝血因子Ⅷ浓制剂制造及检定规程
- 冻干人凝血酶原复合物制造及检定规程
- 冻干人纤维蛋白原制造及检定规程
- 冻干基因工程α1b干扰素制造及检定规程
- 冻干基因工程α2a干扰素制造及检定规程
- 冻干精制人白细胞干扰素制造及检定规程
- 旧结核菌素制造及检定规程
- 结核菌素纯蛋白衍化物(TB-PPD)制造及检定规程
- 卡介菌纯蛋白衍化物(BCG-PPD)制造及检定规程
- 布氏菌素制造及检定规程
- 锡克试验毒素制造及检定规程
- 生物制品包装规程
- 生物制品储存、运输规程
- 生物制品生产用马匹检疫及管理规程
- 实验动物和动物试验管理规程
- 人二倍体细胞建株、检定及制备疫苗规程
- 生物制品无菌试验规程
- 生物制品热原质试验规程
- 生物制品化学规定规程
- PH值测定(电位法)
- 固体总量测定
- 半微量定氮法
- 蛋白质含量测定
- 硫酸铵含量测定
- 氯化钠含量测定
- 钠离子含量测定(火焰亮度法)
- 钾离子含量测定(火焰亮度法)
- 枸橼酸离子含量测定
- 亚硫酸氢钠含量测定
- 氢氧化铝(或磷酸铝)含量测定
- 游离甲醛测定
- 苯酚含量测定
- 硫柳汞及硝酸汞苯含量测定
- 氯仿含量测定
- 费休(K.Fischer)氏水分测定法
- 人白蛋白吸收度测定
- 人白蛋白残留铝离子会计师测定(铝试剂法)
- 人白蛋白(或丙种球蛋白)纯度测定
- 残留聚乙二醇(PEG)含量测定
- 人血白蛋白多聚体含量及人血丙种球蛋白中lgG各组份测定(高压液相凝胶柱色谱法)
- 人血白蛋白中辛酸钠含量测定(气相色谱法)
- F(ab)2含量测定
- 荚膜多糖抗原分子大小测定(琼聚糖4B柱层析法)
- O-乙酰基含量测定
- 磷含量测定
- 核糖含量测定
- 伤寒菌苗制造及检定规程
- 伤寒、副伤寒甲二联菌苗制造及检定规程
- 伤寒、副伤寒甲、乙三联菌苗制造及检定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