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伤风治法
破伤风者,因跌扑金刃伤破皮肉,及新久诸疮未合口,失于调护,风邪乘虚袭入经络,宜亟,皆莫救矣。要在初受风时,其证发热恶风,筋脉拘急,牙关噤急,伤口锈涩肿胀,或四围起粟作痒。此风热尚郁在表,急取玉真散(通用四十。)二钱,温酒调服,盖被暧卧一时许,即可消散。如入里势甚,舌强口噤,项背反张,口吐涎沫,不省人事,四肢抽搐,无有宁时者,取玉真散三钱,用童便调服,虽有瘀血亦愈。至于昏死,心腹尚温,速进玉真散二服,亦可保全。其患口以热童便洗净,生南星为末渗之,或以水调涂之,出水方妙。待风邪势平,接进荣养气血之剂八珍汤(通用二十五。)为宜。

- 破伤风治法《外科证治全书》
- 破伤风证《幼幼集成》
- 破伤风诸方《卫生宝鉴》
- 破伤风原有三种治别三经《医学传心录》
- 破伤湿《中医词典》
- 破伤风邪《儒门事亲》
- 破伤中风法《医学启源》
- 破伤风梭菌《医学微生物学》
- 破伤总录《救伤秘旨》
- 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制造及检定规程《中国生物制品规程》
- 破痰消饮丸《是斋百一选方》
- 破伤风免疫球蛋白使用说明书《中国生物制品规程》
- 破头症《喉舌备要秘旨》
- 破伤风秘方《华佗神方》
- 破血《中医词典》
- 破伤风门主论《疡医大全》
- 破血《女科证治准绳》
- 破伤风门主方《疡医大全》
- 破血劫痰《女科证治准绳》
- 破伤风门《张氏医通》
- 破血伤风《活幼心书》
- 破伤风脉候《类证治裁》
- 破血紫金丹《仁术便览》
- 破伤风论治《类证治裁》
- 破饮丸《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破伤风里症《正体类要》
- 破饮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破伤风抗毒素效价测定法(小白鼠试验法)《中国生物制品规程》
- 破饮丸《是斋百一选方》
- 破伤风抗毒素过敏试验《基础护理学》
- 破瘀消症《中医词典》
《外科证治全书》
- 作者:? 朝代:? 年份:?
- 序(一)
- 自记
- 序(二)
- 重刻外科证治弁言
- 凡例
- 卷一
- 痈疽证治统论
- 痈疽部位名记
- 胃气论
- 论肿
- 论溃
- 论敛
- 论痛
- 论痒
- 五善歌
- 七恶歌
- 饮食宜忌论
- 阳痈证治则例
- 阴疽证治则例
- 烂溃不敛治法
- 翻花起肛治法
- 患孔毒根治法
- 漏管治法
- 多骨治法
- 毒瓦斯攻心治法
- 破伤风治法
- 发痉治法
- 疮口误入毒水治法
- 疮中生蛆虫治法
- 头部证治(计十证)
- 面部证治(计十六证)
- 眼部证治(计二十三证)
- 卷二
- 卷三
- 项部证治(计五证)
- 胸博证治(计四证)
- 乳部证治(计五证)
- 腋胁肋三部证治(计三证)
- 肩部证治
- 膊臂手三部证治(计十九证)
- 背部证治(计一证)
- 腰部证治(计三证)
- 腹部证治(计四证)
- 前阴证治(计二十二证)
- 后阴证治(计六证)
- 股部证治(计四证)
- 膝部证治(计四证)
- 胫部证治(计十一证)
- 足部证治(计十八证)
- 卷四
- 发无定处证(计四十证)
- 疔疮
- 杨梅疮
- 杨梅结毒
- 小儿遗毒
- 疠风
- 石疽
- 流注
- 痼发
- 恶核
- 瘿瘤
- 疣
- 瘴疽
- 瘭疽(一名蛇瘴)
- 痘毒
- 火赤疮(附天泡疮。)
- 猫眼疮(一名寒疮。)
- 鱼脊疮
- 漆疮
- 冻疮
- 血风疮
- 癣
- 疥疮
- 疮
- 傲冬疮
- 疖
- 痱(俗名痱子)
- ??
- 葡萄疫
- 赤白游风
- 瘾疹
- 疡风
- 紫白癜风(俗名汗斑。)
- 白(一名风)
- 血箭(一名肌脉。)
- 血痣
- 五窍出血
- 血汗(一名脉溢。)
- 痛风
- 小儿胎风(一名胎赤。)
- 痒风
- 内景证治(计八证)
- 恶疮证治(计五证)
- 奇疾证治(计九证)
- 怪虫证治(计九证)
- 外因杂伤证治(计三十七证)
- 卷五
- 通用法(计七法)
- 备用法(计六法)
- 通用方(计七十七方)
- 备用要方(计九方)
- 附中毒类(计五十六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