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品分装规程
1 质量检定部门认可
经质量检定部门认可,符合质量标准的半成品方可进行分装(有专门规定者除外)。
2 分装容器及用具
2.1 分装制品的玻璃容器,应一律为硬质中性玻璃制成,其检查方法及标准应符合《中国药典》规定。玻璃容器至少经高压蒸汽120℃灭菌1小时,或干热180℃灭菌2小时,或能达到同样效果的其他灭菌方式处理,不得有玻璃碎片掉下和碱性物质析出。
2.2 凡接触制品的分装容器及用具必须单独刷洗。血清类制品、血液制品、卡介苗、结核菌素等分装用具应专用,未经严格处理,不得用于其他制品。
3 分装车间
3.1 分装应在100级洁净环境中进行。分装车间建筑须坚固,不易受到振动的影响。顶棚、地面、墙壁的材料及构造须不发生尘埃和便于清洁。管线应设在技术夹层内,并有防尘、防昆虫、防鼠及防污染的设施。不得设地漏。
3.2 分装洁净室与其他区域应保持一定压差,并有显示压差的装置。
3.3 分装车间应光线充足,但须避免光线直接射入。室内应经常保持干燥。冻干制品封品之洁净室的相对湿度不宜超过60%。
3.4 分装车间内的设备、器具应力求简单,避免积藏尘埃污垢。室内应不用竹、藤、木器,以防生霉。
3.5 分装车间用的清洁器具应符合洁净室的要求。
4 分装人员
直接参加分装的人员,每年至少健康检查一次。凡有活动性结核、急性传染性肝炎或其他有污染制品危险的传染病患者,应禁止参加分装工作。
5 关于待分装制品的规定
5.1 待分装之制品,其最后一次无菌试验不可超过6个月,超过6个月者,应由有关部门重新抽检。
5.2 标签必须完整明确,品名、批号须与分装通知单完全相符,瓶口需包扎严密,瓶塞须完整,容器无裂痕,制品之外观须符合各项制品制造及检定规程中的要求。
6 分装要求
6.1 分装前应加强核对,防止错批、混批。分装规格、制品颜色相同而品名不同或活菌苗、活疫苗与其他制品不得在同室同时分装。
6.2 全部分装过程中应严格注意无菌操作。制品尽量由原容器内直接分装(有专门规定者除外),同一容器的制品应当日分装完毕。原容器为大罐当日未能分装完者,可延至次日分装完毕。不同亚批的制品不得连续使用同一套灌注用具。
6.3 制品分装应做到随分装随熔封。用瓶子分装者,须加橡皮塞并用灭菌的铝盖加封。
6.4 分装活疫苗、活菌苗及其他对温度敏感的制品时,分装过程中制品应维持在25℃以下,分装后之制品应尽速采取降温措施(有专门规定者,按有关制品的要求进行)。
6.5 含有吸附剂的制品或其他悬液,在分装过程中应保持均匀。
6.6 分装时,可根据不同制品的具体情况,采取适当措施除去微量沉淀。
7 制品实际装量
制品的实际装量应多于标签标示量,分装20ml者补加1ml,分装10ml者补加0.5ml,分装50ml者补加0.3ml,分装2ml者补加0.2ml。分装50ml者补加2ml,分装100ml者补加4ml。抗毒素除上述规定外按单位计算另补加10%或20%,保证做到每安瓿的抽出量不低于标签上所标明的数量。
8 分装卡片和记录
分装后之制品要按批号填写分装卡片,写明制品名称、批号、亚批号、规格、分装日期等。并应立即填写分装记录,注明分装、熔封、加塞、加铝盖等主要工序中直接操作人员的姓名。
9 抽取无菌试验样品
分装后制品每批或亚批(大罐分装的制品应以分装机为单位分为亚批)按《生物制品无菌试验规程》规定,在分装过程的前、中、后三个阶段任意抽取样品,送质量检定部门检定。样品之瓶样、装量及分装情形须与同批内其他安瓿一致,不得选择。质量检定部门也可以到分装部门抽取样品。

- 生物制品分装规程《中国生物制品规程》
- 生物制品分批规程《中国生物制品规程》
- 生物制品国家标准品的制备和标定规程《中国生物制品规程》
- 生物制品的管理《医院药学》
- 生物制品化学规定规程《中国生物制品规程》
- 生物制品储存、运输规程《中国生物制品规程》
- 生物制品热原质试验规程《中国生物制品规程》
- 生物制品包装规程《中国生物制品规程》
- 生物制品生产、检定用菌种、毒种管理规程《中国生物制品规程》
- 生物源性地方病分布特点《预防医学》
- 生物制品生产用马匹检疫及管理规程《中国生物制品规程》
- 生物应答调节剂的种类及生物学功能《医学免疫学》
- 生物制品统一名称规程《中国生物制品规程》
- 生物应答调节剂的概念《医学免疫学》
- 生物制品无菌试验规程《中国生物制品规程》
- 生物因素《预防医学》
- 生物制品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中药法规》
- 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实验动物科学》
- 生物钟先兆《中医疾病预测》
- 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实验动物科学》
- 生物转化《药理学》
- 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实验动物科学》
- 生物转化的反应类型《临床生物化学》
- 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实验动物科学》
- 生物转化反应类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生物医学研究的选择与应用《实验动物科学》
- 生犀磨汁《小儿药证直诀》
- 生物医学研究的基本途径《实验动物科学》
- 生犀散《冯氏锦囊秘录》
- 生物医学的研究中的应用《实验动物科学》
- 生犀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中国生物制品规程》
- 生物制品统一名称规程
- 生物制品生产、检定用菌种、毒种管理规程
- 生物制品国家标准品的制备和标定规程
- 生物制品分批规程
- 生物制品分装规程
- 吸附百日咳菌苗、白喉、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制剂制造及检定规程
- 吸附百日咳菌苗、白喉类毒素混合制剂制造及检定规程
- 钩端螺旋体菌苗制造及检定规程
- 冻干皮内注射用卡介苗制造及检定规程
- 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菌苗制造及检定规程
- 冻干皮上划痕用鼠疫活菌苗制造及检定规程
- 皮上划痕人用炭疽活菌苗制造及检定规程
- 冻干皮上划痕人用布氏菌病活菌苗制造及检定规程
- 治疗用布氏菌病菌苗制造及检定规程
- 短棒状杆菌菌苗制造及检定规程
- 流行性乙型脑炎灭活疫苗制造及检定规程
- 冻干流行性乙型脑炎活疫苗制造及检定规程
- 森林脑炎疫苗制造及检定规程
- 人用浓缩狂犬病疫苗制造及检定规程
- 冻干麻疹活疫苗制造及检定规格
- 冻干流行性腮腺炎活疫苗制造及检定规程
- 口服脊髓灰质炎活疫苗制造及检定规程
- 血源乙型肝炎疫苗制造及检定规程
- 冻干黄热活疫苗制造及检定规程
- 吸附精制白喉类毒素制造及检定规程
- 吸附精制破伤风类毒素制造及检定规程
- 成人用吸附精制白喉类毒素制造及检定规程
- 吸附精制白喉、破伤风二联类毒素制造及检定规程
- 精制抗毒素制造及检定规程
- 附录1 抗毒素生产用马匹免疫方法
- 附录2 白喉抗毒素效价测定法(家兔皮肤试验法)
- 附录3 破伤风抗毒素效价测定法(小白鼠试验法)
- 附录4 气性坏疽抗毒素效价测定法(小白鼠试验法)
- 附录5 肉毒抗毒素效价测定法(小白鼠试验法)
- 附录6 类A血型物质测定法(血凝抑制法)
- 精制白喉抗毒素使用说明书
- 精制破伤风抗毒素使用说明书
- 多价精制气性坏疽抗毒素使用说明书
- 精制肉毒抗毒素使用说明书
- 精制抗蛇毒血清制造及检定规程
- 精制抗炭疽血清制造及检定规程
- 精制抗狂犬病血清制造及检定规程
- 原料血浆采集(单采知浆术)规程
- 人胎盘血白蛋白制造及检定规程
- 人血白蛋白(低温乙醇法)制造及检定规程
- 人血丙种球蛋白制造及检定规程
- 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制造及检定规程
- 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制造及检定规程
- 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制造及检定规程
- 冻干组织胺丙种球蛋白制造及检定规程
- 冻干人凝血因子Ⅷ浓制剂制造及检定规程
- 冻干人凝血酶原复合物制造及检定规程
- 冻干人纤维蛋白原制造及检定规程
- 冻干基因工程α1b干扰素制造及检定规程
- 冻干基因工程α2a干扰素制造及检定规程
- 冻干精制人白细胞干扰素制造及检定规程
- 旧结核菌素制造及检定规程
- 结核菌素纯蛋白衍化物(TB-PPD)制造及检定规程
- 卡介菌纯蛋白衍化物(BCG-PPD)制造及检定规程
- 布氏菌素制造及检定规程
- 锡克试验毒素制造及检定规程
- 生物制品包装规程
- 生物制品储存、运输规程
- 生物制品生产用马匹检疫及管理规程
- 实验动物和动物试验管理规程
- 人二倍体细胞建株、检定及制备疫苗规程
- 生物制品无菌试验规程
- 生物制品热原质试验规程
- 生物制品化学规定规程
- PH值测定(电位法)
- 固体总量测定
- 半微量定氮法
- 蛋白质含量测定
- 硫酸铵含量测定
- 氯化钠含量测定
- 钠离子含量测定(火焰亮度法)
- 钾离子含量测定(火焰亮度法)
- 枸橼酸离子含量测定
- 亚硫酸氢钠含量测定
- 氢氧化铝(或磷酸铝)含量测定
- 游离甲醛测定
- 苯酚含量测定
- 硫柳汞及硝酸汞苯含量测定
- 氯仿含量测定
- 费休(K.Fischer)氏水分测定法
- 人白蛋白吸收度测定
- 人白蛋白残留铝离子会计师测定(铝试剂法)
- 人白蛋白(或丙种球蛋白)纯度测定
- 残留聚乙二醇(PEG)含量测定
- 人血白蛋白多聚体含量及人血丙种球蛋白中lgG各组份测定(高压液相凝胶柱色谱法)
- 人血白蛋白中辛酸钠含量测定(气相色谱法)
- F(ab)2含量测定
- 荚膜多糖抗原分子大小测定(琼聚糖4B柱层析法)
- O-乙酰基含量测定
- 磷含量测定
- 核糖含量测定
- 伤寒菌苗制造及检定规程
- 伤寒、副伤寒甲二联菌苗制造及检定规程
- 伤寒、副伤寒甲、乙三联菌苗制造及检定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