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刘、李、朱后,当以薛、张、吴、喻配为八大家论

《吴医汇讲》书籍目录

自有轩、岐、越人以来,着书立说者,不下数百家,而久推张、刘、李、朱为四大家者,盖以仲景首论伤寒,立法立方,实为医祖。守真复以春温夏热立言,补仲景之未备。东垣详辨脾胃内伤,与外感悬殊,又补张、刘之未备。丹溪又专论补阴,再补东垣之未备。各有见地,迭为补阀,已有李士材论之晓畅矣。而余谓言外感者张、刘,言内伤者李、朱,似乎备矣,而实有未尽。明之薛立斋,谓十三科一理,慨外科固执成方,不穷病本,特发内外合一之论;又以风会不齐,今人虚薄,痛戒寒凉,多行温补,此又补丹溪之未备,而扩人胸臆者。由是张景岳、李士材辈,着述颇行,实皆立斋之余韵也。虽然,内伤诸症,脾胃独详于李氏,阴阳分擅于朱、薛,可谓无遗蕴矣。而外感风寒温热之外,尚有夏月直受暑邪者,虽洁古、东垣辈以动静分阴阳,似属近理,自有张凤逵申明伤暑之理蕴,特着《全书》,可云见老。复有喻嘉言,不独从仲景书中悟出冬温、春温、伏气为病,于千百年无人道破之书,一旦揭其微义,诚为暗中一大炬;更悟出秋燥一门,指破《内经》秋伤于湿”之误,可称千古只眼,至此而天之六气,方云大备。更有不关六气,而亦属外受之疫邪,诸书中虽亦有所阐发,而莫如吴又可直穷变态,反复详明,此又于讲求外感诸家,补其未备者也。其外载籍充栋,纵各有可采之论,可传之方,无论醇于此者疵于彼,难称完壁,即有腹筒广博,卷帙充盈者,要不及薛、张、吴、喻四先生,各开生面,以补张、刘、李、朱之阙也,读其书,不敢没其功,故特以八大家推之。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吴医汇讲》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吴医汇讲》书籍目录
  1. 张、刘、李、朱后,当以薛、张、吴、喻配为八大家论《吴医汇讲》
  2. 《中医词典》
  3. 张跋《重订囊秘喉书》
  4. 湛浊《中医词典》
  5. 张跋《药鉴》
  6. 站桩功《中医词典》
  7. 张璧《中医词典》
  8. 战振栗(合参准绳金鉴)《伤寒指掌》
  9. 张秉成《中医词典》
  10. 战振栗《伤寒心法要诀》
  11. 张伯端《中医词典》
  12. 战振栗《医学摘粹》
  13. 张伯祖《中医词典》
  14. 战振栗《医宗金鉴》
  15. 张朝魁《中医词典》
  16. 战振栗《伤寒捷诀》
  17. 张从正《中医词典》
  18. 战胎《中医词典》
  19. 张从正的“攻邪”学说《中国医学通史》
  20. 战时眼外伤的分级治疗《眼科学》
  21. 张存惠《中医词典》
  22. 战伤休克的发病情况《外科学总论》
  23. 张大昌先生《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
  24. 战伤急救基本技术《外科学总论》
  25. 张大燨《中医词典》
  26. 战伤分组救治《外科学总论》
  27. 张道南内人腹痛《孙文垣医案》
  28. 战伤处理原则和火线急救《外科学总论》
  29. 张道南尊堂膈上痰饮痞而恶心《孙文垣医案》
  30. 战伤《外科学总论》
  31. 张德枢《中医词典》

《吴医汇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