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要的单糖及其衍生物
自然界已发现的单糖主要是戊糖和己糖。常见的戊糖有D-(-)-核糖、D-(-)-2-脱氧核糖、D-(+)-木糖和L-(+)-阿拉伯糖。它们都是醛糖,以多糖或苷的形式存在于动植物中。常见的己糖有D-(+)-葡萄糖、D-(+)-甘露糖、D-(+)-半乳糖和D-(-)-果糖,后者为酮糖。己糖以游离或结合的形式存在于动植物中。
(一)D-(-)-核糖和D-(-)-2-脱氧核糖
核糖以糖苷的形式存在于酵母和细胞中,是核酸以及某些酶和维生素的组成成全分。核酸中除核糖外,还有2-脱氧核糖(简称为脱氧核糖)。
核糖和脱氧核糖的环为呋喃环,故称为呋呋喃糖。
β-D -(-)-呋喃核糖β-D-(-)-脱氧呋喃核糖
核酸中的核糖或脱氧核糖C-1上的β-苷键结合成核糖核苷或脱氧核糖核苷,统称为核苷。
核苷中的核糖或脱氧核糖,再以C-5或C-3上的羟基与磷酸以酯键结合即成为核苷酸。含核糖的核苷酸统称为核糖核苷酸,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含脱氧核糖的核苷酸统称为脱氧核糖核苷酸,是DNA的基本组成单位。
(二)D-(+)-葡萄糖
D-(+)-葡萄糖在自然界中分布极广,尤以葡萄中含量较多,因此叫葡萄糖。葡萄糖也存在于人的血液中(389-555umol/l)叫做血糖。糖尿病患者的尿中含有葡萄糖,含糖量随病情的轻重而不同。葡萄糖是许多糖如蔗糖、麦芽糖、乳糖、淀粉、糖原、纤维素等的组成单元。
葡萄糖是无色晶体或白色结晶性粉末,熔点146℃,易溶于水,难溶于酒精,有甜味。天然的葡萄糖具有右旋性,故又称右旋糖。
在肝脏内,葡萄糖在酶作用下氧化成葡萄糖醛酸,即葡萄糖末端上的羟甲基被氧化生成羧基。
葡萄糖醛酸在肝中可与有毒物质如醇、酚等结合变成无毒化合物由尿排出体外,可达到解毒作用。
(三)D-(+)-半乳糖
半乳糖与葡萄糖结合成乳糖,存在于哺乳动物的乳汁中,。脑髓中有些结构复杂的脑苷脂中也含有半乳糖。
半乳糖是己醛糖,是葡萄糖的非对映体。两者不同之处仅在于C-4上的构型正好相反,故两者为C-4的差向异构体。半乳糖也有环状结构,C-1上也有α-和β-两种构型。
α-D-吡喃半乳糖β-D-吡喃半乳糖
半乳糖是无色晶体,熔点165-166℃。半乳糖有还原性,也有变旋现象,平衡时的比旋光度为+83.3°。
人体内的半乳糖是摄入食物中乳糖的水解产物。在酶的催化下半乳糖能转变为葡萄糖。
半乳糖的一些衍生物广泛分布于植物界。例如,半乳糖醛酸是植物粘液的主要成分;石花菜胶9也叫琼脂)的主要组成是半乳糖衍生物的高聚体。
(四)D-(-)-果糖
D-果糖以游离状态存在于水果和蜂蜜中,是蔗糖的一个组成单元,在动物的前列腺和精液中也含有相当量的果糖。
果糖为无色晶体,易用溶于水,熔点为105℃。D-果糖为左旋糖,也有变旋现象,平衡时的比旋光度为-92°。这种平衡体系是开链式和环式果糖的混合物。
β-D-(-)-吡喃果糖 β-D-(-)-呋喃果糖
果糖在游离状态下时,主要以吡喃环形式存在:在结合状态时则多以呋喃环形式存在。
体内通过此反应将己糖变为丙糖,这是糖代谢过程中的一个中间步骤。此反应类似于羟醛缩合反应的逆反应。
(五)氨基糖
自然界的氨基糖是己醛糖分子中C-2上的羟基被氨基取代的衍生物。
β-D-氨基葡萄糖β-D-氨基半乳糖
氨基糖常以结合状态存在于粘蛋白和糖蛋白中,但游离的氨基半乳糖对肝脏有毒性。

- 重要的单糖及其衍生物《医用化学》
- 重要的醇《医用化学》
- 重要的多糖《医用化学》
- 重要的胺及其衍生物《医用化学》
- 重要的二糖《医用化学》
- 重药轻投辩《校注医醇剩义》
- 重要的酚《医用化学》
- 重阳之人《中医词典》
- 重要的醌类化合物《医用化学》
- 重阳则狂《凌临灵方》
- 重要的生物碱《医用化学》
- 重阳必阴《中医词典》
- 重要的羧酸《医用化学》
- 重阳必阴《中医名词词典》
- 重要的羧酸衍生物《医用化学》
- 重阳《中医词典》
- 重要的酰胺及其衍生物《医用化学》
- 重阳《中医名词词典》
- 重要的杂环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医用化学》
- 重言《中医词典》
- 重要器官的动脉粥样硬化《病理学》
- 重玄《养生导引秘籍》
- 重要微量元素的生物学作用及代谢《临床生物化学》
- 重虚《中医词典》
- 重暍《中医词典》
- 重修证类本草序《证类本草》
- 重阴《中医名词词典》
- 重修本草之记《证类本草》
- 重阴《中医词典》
- 重下痢候《诸病源候论》
- 重阴必阳《中医名词词典》
《医用化学》
- 第一章 溶液
- 第二章 电解质溶液
- 第一节 电解质在溶液中的离解
- 第二节 酸碱质子理论
- 第一节 沉淀-溶解平衡
- 第三章 PH值与缓冲溶液
- 第一节 水的离子积和溶液的PH值
- 第二节 酸碱指示剂
- 第三节 盐类溶液的PH值
- 第二节 缓冲溶液
- 第四章 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
- 第五章 配位化合物
- 第一节 配合物的基本概念
- 第二节 配合物的配位键理论
- 第三节 配合物的稳定性
- 第四节 螯合物(内络合物)
- 第六章 氧化还原与电极电位
- 第一节 氧化还原
- 第二节 电极电位
- 第三节 电极电位的应用
- 第七章 滴定分析
- 第八章 比色分析
- 第一节 比色分析的基本原理
- 第二节 比色分析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
- 第二节 比色分析应用示例——铁的含量测定
- 第九章 胶体溶液
- 第十章 有机化合物概述
- 一、有机化学和有机化合物
- 二、有机化学与医学
- 三、组成有机化合物的化学键——共价键
- 四、碳原子的sp3、sp2和sp杂化轨道
- 五、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结构
- 六、共价键参数
- 七、共价键的断裂和反应类型
- 八、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 第十一章 链烃
- 第十二章 环烃
- 第十三章 卤代烃
- 第十四章 醇、酚、醚
- 第十五章 醛、酮、醌
- 第十六章 羧酸及其衍生物
- 第一节 羧酸
- 第二节 羧酸衍生物
- 第十七章 取代羧酸和对映异构
- 第十八章 含氮有机化合物
- 第十九章 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
- 第二十章 脂类和甾族化合物
- 第二十一章 糖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