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烷烃的同分异构现象和构象
(一)碳链异构
一种物质只能有一种特定的构造。因此,要了解有机物的特性和反应,常常要研究它们的构造。在研究烷烃的同系列时,发现随着碳原子数的逐渐增加,会出现同分异构现象。例如:分子式为C4H10的烷烃,碳原子的连结方式有两种可能,其构造式分别为:
分子式为C5H12的烷烃,碳原子的连结方式则有三种可能,其构造式分别为:
像这样具有相同的分子式,而有不同的构造的化合物互称同分异构体,简称异构体。若分子式相同,由于碳链构造的不同而产生的异构体叫做碳链异构体,例如,正丁烷和异丁烷;正戊烷、异戊烷和新戊烷。这种异构现象由于组成分子的原子或原子团连结次序不同引起的,所以属于构造异构。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目的增加,同分异构体的数目会很快地增加,如表11-2。
表11-2 随着碳原子的增加异构体数目增长的情形
碳原子数 | 分子式 | 异构体数目 | |
1 | CH4 | ||
2 | C2H6 | ||
3 | C3H8 | ||
4 | C4H10 | 2 | |
5 | C5H12 | 3 | |
6 | C6H14 | 5 | |
7 | C7H16 | 9 | |
8 | C8H18 | 18 | |
9 | C9H20 | 35 | |
10 | C10H22 | 75 | |
15 | C15H32 | 4 347 | |
20 | C20H42 | 366 319 | |
40 | C40H82 | 62 491 178 805 831 | |
烷烃中碳链构造的不同主要是由碳原子之间的结合方式的不同引起的。在烷烃中碳原子与碳原子之间可能有四种结合方式,因此把碳原子分为伯(以1°表示)、仲(2°)、叔(3°)、季(4°)四类。 .
只与另外一个碳原子直接相连的碳原子,如上式中的C-1,5,6,7,8叫做伯碳原子;若碳原子与另外两个碳直接相连如-4,叫做仲碳原子;与另外三个碳原子直接相连的碳如C-3叫做叔碳原子;与另外四个碳原子直接相连的碳如C-2叫做季碳原子。
连在伯、仲和叔碳原子上的氢,分另称为伯、仲和叔氢原子。不同类型的氢原子的反应性不同。
(二)构象
有机物的分子中,以单键(σ键)相连结的两个碳原子,通过沿C-C单键的旋转,可使这两个碳原子上的原子或原子团在空间有不同的排布方式。每一种排布方式,都是有机物分子在空间的一种构象。具有一定构型的分子,仅由于围绕单键旋转,使分子中各原子在空间有不同的排布,称为构象。
1.乙烷的构象
乙烷是含有碳碳单键的最简单的化合物。当两个碳原子围绕C-C键旋转时,两个碳原子上的两组原子之间可以相对处于不同的位置,出现无数的空间排布方式,每一种空间排布方式就是一种构象。
不同的构象可用透视式或纽曼投影式表示。(Ⅰ)和(Ⅱ)是乙烷的两种典型构象。
纽曼投影式中,离观察者较远的碳原子用圆圈表示,它的三个C-H键用圆圈上的实线表示;离观察者较近的碳原子用圆心的点表示,它的三个C-H键则用与圆心相连的三条实线表示。
(Ⅰ)式中两组氢原子处于交叉的位置,这种构象叫做交叉式。式中两组氢原子彼此相距最远,相互斥力最小,能量最低,因而稳定性最大。这种构象是优势构象。(Ⅱ)式中,两组氢原子两两相对重叠,这种构象叫重叠式。在重叠式构象中,非键合氢原子间距离最近,排斥作用最大,这种构象具有较高的内能,是一种不稳定的构象。在室温时,乙烷分子是交叉式、重叠式以及介于它们两者之间的许多构象的平衡混合物,不易分离。
2.正丁烷的构象
正丁烷
的构象要比乙烷复杂。当围绕正丁烷的C(2)-C
(3)键旋转时,可以有全重叠式,邻位交叉式、部分重叠式和对位交叉式等不同的典型构象。它们的透视式和纽曼投影工表示如下;
透视式 纽曼投影式
在正丁烷的构象中,对位交叉式的两个甲基相距最远,相互作用最弱,内能最低,是最稳定的现象。邻位交叉式的两个甲基相距较近些,所以稳定性稍差。部分重叠式的甲基和氢原子十分靠近,相互作用大,稳定性较邻位交叉式差。而在全重叠式中,由于两个甲基处于十分靠近的地位,相互作用最大,稳定性最差。因此这几种构象的内能高低次序为:全重叠式>部分重叠式>邻位交叉式>对位交叉式。
可见,正丁烷在一般情况下,对位交叉式是占优势的构象。
在链状化合物中,优势构象都是类似于正丁烷对位交叉式的构象。应该注意,分子主要以其优势构象存在,并不意味着其它的构象不存在,而是所占比例较小而已。

- 烷烃的同分异构现象和构象《医用化学》
- 烷烃的命名《医用化学》
- 烷烃的同系列和通式《医用化学》
- 烷烃的化学性质《医用化学》
- 烷烃的物理性质《医用化学》
- 烷烃的构造《医用化学》
- 烷烃氯化的反应历程《医用化学》
- 烷化剂《药理学》
- 宛《中医词典》
- 烷化剂《药理学》
- 宛(yù)陈《中医词典》
- 顽癣《医学心悟》
- 宛膲(jiáo焦)《中医词典》
- 顽癣《外科正宗》
- 挽法《中医词典》
- 顽癣《外科十法》
- 挽如引弓《养生导引秘籍》
- 顽癣《中医词典》
- 挽正回阳法《时病论歌括新编》
- 顽痰《中医词典》
- 菀《中医词典》
- 顽痰《傅青主男科》
- 晚蚕蛾(蚕沙)《本草新编》
- 顽痰《中医名词词典》
- 晚蚕沙《药性切用》
- 顽疝《中医词典》
- 晚蚕砂《顾松园医镜》
- 顽肉不去治法《外科选要》
- 晚蚕砂《本草择要纲目》
- 顽淋不痛症《中医词典》
- 晚发《时病论歌括新编》
《医用化学》
- 第一章 溶液
- 第二章 电解质溶液
- 第一节 电解质在溶液中的离解
- 第二节 酸碱质子理论
- 第一节 沉淀-溶解平衡
- 第三章 PH值与缓冲溶液
- 第一节 水的离子积和溶液的PH值
- 第二节 酸碱指示剂
- 第三节 盐类溶液的PH值
- 第二节 缓冲溶液
- 第四章 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
- 第五章 配位化合物
- 第一节 配合物的基本概念
- 第二节 配合物的配位键理论
- 第三节 配合物的稳定性
- 第四节 螯合物(内络合物)
- 第六章 氧化还原与电极电位
- 第一节 氧化还原
- 第二节 电极电位
- 第三节 电极电位的应用
- 第七章 滴定分析
- 第八章 比色分析
- 第一节 比色分析的基本原理
- 第二节 比色分析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
- 第二节 比色分析应用示例——铁的含量测定
- 第九章 胶体溶液
- 第十章 有机化合物概述
- 一、有机化学和有机化合物
- 二、有机化学与医学
- 三、组成有机化合物的化学键——共价键
- 四、碳原子的sp3、sp2和sp杂化轨道
- 五、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结构
- 六、共价键参数
- 七、共价键的断裂和反应类型
- 八、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 第十一章 链烃
- 第十二章 环烃
- 第十三章 卤代烃
- 第十四章 醇、酚、醚
- 第十五章 醛、酮、醌
- 第十六章 羧酸及其衍生物
- 第一节 羧酸
- 第二节 羧酸衍生物
- 第十七章 取代羧酸和对映异构
- 第十八章 含氮有机化合物
- 第十九章 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
- 第二十章 脂类和甾族化合物
- 第二十一章 糖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