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酸碱反应
酸碱质子理论中的酸碱反应是酸碱之间的质子传递。例如:
这个反应无论在水溶液中、苯或气相中,它的实质都是一样的。HCL是酸,放出质子给NH3,然后转变成共轭碱CL-,NH3是碱,接受质子后转变成共轭酸NH4+。强碱夺取了强酸放出的质子,转化为较弱的共轭酸和共轭碱。
酸碱质子理论不仅扩大了酸碱的范围,还可以把酸碱离解作用、中和反应、水解反应等,都看作是质子传递的酸碱反应。
由此可见,酸碱质子理论更好地解释了酸碱反应,摆脱了酸碱必须在水中才能发生反应的局限性,解决了一些非水溶剂或气体间的酸碱反应,并把水溶液中进行的某些离子反应系统地归纳为质子传递的酸碱反应,加深了人们对酸碱和酸碱反应的认识。但是酸碱质子理论不能解释那些不交换质子而又具有酸碱性的物质,因此它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路易斯提出的酸碱电子理论是目前概括最广的酸碱理论。该理论认为,凡是能给出电子对的物质叫做碱;凡是能接受电子对的物质叫做酸。即酸是电子对的接受体,碱是电子对的给予体。因此,碱中给出电子的原子至少有一对孤对电子(未成键的电子对),而酸中接受电子的原子至少有一个空轨道(外层未填充电子的轨道),以便接受碱给予的电子对,这种由路易斯定义的酸和碱叫做路易斯酸和路易斯碱。例如,三氟化硼(BF3)是路易斯酸,因为BF3中的B原子有一个空轨道是电子的接受体。NH3中N原子有一对孤对电子,是电子对的给予体,为路易斯碱。但是,由于酸碱电子理论概括的酸碱范围太宽,使其实用价值受到一定的限制。

- 酸碱反应《医用化学》
-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实例《医用化学》
- 酸碱平衡《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酸碱滴定法《医用化学》
- 酸碱平衡的失调《外科学总论》
- 酸硷化学伤《眼科学》
- 酸碱平衡的调节《急诊医学》
- 酸甘化阴《中医名词词典》
- 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病理生理学》
- 酸恶《名医别录》
- 酸碱平衡紊乱《临床生物化学》
- 酸恶《证类本草》
- 酸碱平衡紊乱《临床生物化学》
- 酸恶《新修本草》
- 酸碱平衡紊乱《急诊医学》
- 酸恶《千金翼方》
- 酸碱平衡紊乱的诊断指标《临床生物化学》
- 酸多食之令人癃《卫生宝鉴》
- 酸碱平衡紊乱类型的判断《物理诊断学》
- 酸草《名医别录》
- 酸碱平衡障碍的代偿限度《病理生理学》
- 酸草《证类本草》
- 酸碱平衡障碍类型命名上的混乱《病理生理学》
- 酸草《新修本草》
- 酸碱指示剂《医用化学》
- 酸草《千金翼方》
- 酸浆《本草纲目》
- 酸、甜、香、辣异常《百病自测》
- 酸浆《千金翼方》
- 溯源救肾汤《冯氏锦囊秘录》
- 酸浆《本草经集注》
《医用化学》
- 第一章 溶液
- 第二章 电解质溶液
- 第一节 电解质在溶液中的离解
- 第二节 酸碱质子理论
- 第一节 沉淀-溶解平衡
- 第三章 PH值与缓冲溶液
- 第一节 水的离子积和溶液的PH值
- 第二节 酸碱指示剂
- 第三节 盐类溶液的PH值
- 第二节 缓冲溶液
- 第四章 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
- 第五章 配位化合物
- 第一节 配合物的基本概念
- 第二节 配合物的配位键理论
- 第三节 配合物的稳定性
- 第四节 螯合物(内络合物)
- 第六章 氧化还原与电极电位
- 第一节 氧化还原
- 第二节 电极电位
- 第三节 电极电位的应用
- 第七章 滴定分析
- 第八章 比色分析
- 第一节 比色分析的基本原理
- 第二节 比色分析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
- 第二节 比色分析应用示例——铁的含量测定
- 第九章 胶体溶液
- 第十章 有机化合物概述
- 一、有机化学和有机化合物
- 二、有机化学与医学
- 三、组成有机化合物的化学键——共价键
- 四、碳原子的sp3、sp2和sp杂化轨道
- 五、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结构
- 六、共价键参数
- 七、共价键的断裂和反应类型
- 八、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 第十一章 链烃
- 第十二章 环烃
- 第十三章 卤代烃
- 第十四章 醇、酚、醚
- 第十五章 醛、酮、醌
- 第十六章 羧酸及其衍生物
- 第一节 羧酸
- 第二节 羧酸衍生物
- 第十七章 取代羧酸和对映异构
- 第十八章 含氮有机化合物
- 第十九章 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
- 第二十章 脂类和甾族化合物
- 第二十一章 糖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