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单糖的性质
(一)物理性质
单糖都是无色晶体,味甜,有吸湿性。极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不溶于乙醚。单糖有旋旋光性,其溶液有变旋现象。
(二)化学性质
单糖主要以环状结构形式存在,但在溶液中可与开链结构反应。因此,单糖的化学反应有的以环式结构进行,有的以开链结构进行。
1.差向异构化
葡萄糖用稀碱液处理时,会部分转变为甘露糖和果糖,成为复杂的混合物。这咱变化是通老祖宗醇式中间体来完成的。
D-果糖、D-甘露糖和D-葡萄糖的C-3、C-4,C-5和C-6的结构完全相同,只有C-1和C-2的结构不同,但是它们的C-1,C-2的结构互变成烯醇型时,其结构完全相同的。因此,不单是D-葡萄糖,而D-果糖或D-甘露糖在稀碱催化下,都能互变为三者的混合物。
在含有多个手性碳原子的具有旋光性的异构体之间,凡只有一个手性碳原子的构型不同时,互称为差向异构体。D-葡萄糖和D-甘露糖就是C-2差向异构体。因此,用稀碱处理D-葡萄糖得到D-葡萄糖、D-果糖三种物质的平衡混合物的反应叫做差向异构化。
2.氧化作用
单糖无论是醛糖或酮糖都可与弱的氧化剂叶伦试剂、费林试剂和本尼迪特试剂作用,生成金属或金属的低价氧化物。上述三种试剂都是碱性的弱氧化剂。单糖在碱性溶液中加热,生成复杂的混合物。
单糖易被碱性弱氧化剂氧化说明它们具有还原性,所以把它们叫做还原糖。
单糖在酸性条件下氧化时,由于氧化剂的强弱不同,单糖的氧化产物也不同。例如,葡萄糖被溴水氧化时,生成葡萄糖酸;而用强氧化剂硝酸氧化时,则生成葡萄糖二酸。
溴水氧化能力较弱,它把醛糖的醛基氧化为羧基。当醛糖中加入溴水,稍加热后,溴水的棕色即可褪去,而酮糖则不被氧化,因此可用溴水来区别醛糖和酮糖。
3.成苷作用
单糖环状半缩醛结构中的半缩醛羟基与另一分子醇或羟基作用时,脱去一分子水而生成缩醛。糖的这种缩醛称为糖苷。例如α-和β-D-吡喃葡萄糖的混合物,在氯化氢催化下同甲醇反应,脱去一分子水,生成α-和β-D-甲基吡喃葡萄糖苷的混合物。
α-和β-D-吡喃葡萄混合液 β-D-甲基吡喃葡萄糖苷 α-D-甲基吡喃葡萄糖苷
苷由糖和非糖部分组成。非糖部分称为糖苷配基或苷元。糖和糖苷配基脱水后通过过“氧桥”连接,这种键称为苷键。由于单糖的环式结构有α-和β-两种构型,所以可生成α-和β-两种没构型的苷。天然苷多为β-构型。苷的名称是按其组成成分而命名的,并指出苷键和糖的构型。天然苷常按其来源而用俗名。
糖苷结构中已没有半缩醛羟基,在溶液中不能再转变成开链的醛式结构,所以糖工苷无还原性,也没有变旋现象。糖苷在中性或碱性环境中较稳定,但在酸性溶液中或在酶的作用下,则水解生成糖和非糖部分。
糖苷是中草药的有效成分之一,多为无色、无臭、有苦涩味的固体,但黄酮苷和蒽醌苷为黄色。
苷中含有糖部分,所以在水中有一定的溶解性。苷类都有旋光性,天然苷多为左旋体。
4.成酯作用
单糖分子中含多个羟基,这些羟基能与酸作用生成酯。人体内的葡萄糖在酶作用下生成葡萄糖磷酸酯,如1-磷酸吡喃葡萄糖和6-磷酸吡喃葡萄糖等。
单糖的磷酸酯在生命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们是人体内许多代谢的中间产物。
5.成脎反应
单糖分子与三分子苯肼作用,生成的产物叫做糖脎。例如葡萄糖与进量苯肼作用,生成葡萄糖脎。
无论是醛糖还是酮糖都能生成糖脎,成脎反应可以看作是α-羟基醛或α-羟基酮的特有反应。
糖脎是难溶于水的黄色晶体。不同的脎具有特征的结晶形状和一定的熔点。常利用糖脎和这些性质来鉴别不同的糖。
成脎反应只在单糖分子的C-1和C-2上发生,不涉及其它碳原子,因此除了C-1和C-2以外碳原子构型相同的糖,都可以生成相同的糖脎。例如:D-葡萄糖和D-果糖都生成相同的脎。

- 单糖的性质《医用化学》
- 单糖的结构《医用化学》
- 单体及部分单体综合征《医学遗传学基础》
- 单糖《医用化学》
- 单吐《幼科释谜》
- 单瘫《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 单向扩散试验《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 单锁口《中医词典》
- 单向免疫扩散法《动脉粥样硬化》
- 单松子风《重楼玉钥》
- 单泻《幼科释谜》
- 单松子风《中医词典》
- 单燕口风《中医词典》
- 单松症《喉舌备要秘旨》
- 单燕口风《重楼玉钥》
- 单双肉蛾《中医词典》
- 单燕子症《中医词典》
- 单双喉蛾《奇效简便良方》
- 单燕子症《喉舌备要秘旨》
- 单双蛾门主论《疡医大全》
- 单用庆大霉素口服治疗胃溃疡12例《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 单双蛾门主方《疡医大全》
- 单诊总按不同《读医随笔》
- 单双蛾喉闭《奇效简便良方》
- 单肢性感觉障碍《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 单竖脚功《减肥新法与技巧》
- 单治法《石室秘录》
- 单室模型一级消除动力学《临床生物化学》
- 单治久痢《奇方类编》
- 单氏“一四二五三○”开穴法《手掌与疾病》
- 单治目昏《儒门事亲》
《医用化学》
- 第一章 溶液
- 第二章 电解质溶液
- 第一节 电解质在溶液中的离解
- 第二节 酸碱质子理论
- 第一节 沉淀-溶解平衡
- 第三章 PH值与缓冲溶液
- 第一节 水的离子积和溶液的PH值
- 第二节 酸碱指示剂
- 第三节 盐类溶液的PH值
- 第二节 缓冲溶液
- 第四章 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
- 第五章 配位化合物
- 第一节 配合物的基本概念
- 第二节 配合物的配位键理论
- 第三节 配合物的稳定性
- 第四节 螯合物(内络合物)
- 第六章 氧化还原与电极电位
- 第一节 氧化还原
- 第二节 电极电位
- 第三节 电极电位的应用
- 第七章 滴定分析
- 第八章 比色分析
- 第一节 比色分析的基本原理
- 第二节 比色分析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
- 第二节 比色分析应用示例——铁的含量测定
- 第九章 胶体溶液
- 第十章 有机化合物概述
- 一、有机化学和有机化合物
- 二、有机化学与医学
- 三、组成有机化合物的化学键——共价键
- 四、碳原子的sp3、sp2和sp杂化轨道
- 五、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结构
- 六、共价键参数
- 七、共价键的断裂和反应类型
- 八、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 第十一章 链烃
- 第十二章 环烃
- 第十三章 卤代烃
- 第十四章 醇、酚、醚
- 第十五章 醛、酮、醌
- 第十六章 羧酸及其衍生物
- 第一节 羧酸
- 第二节 羧酸衍生物
- 第十七章 取代羧酸和对映异构
- 第十八章 含氮有机化合物
- 第十九章 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
- 第二十章 脂类和甾族化合物
- 第二十一章 糖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