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疮疡小便淋漓频数不利(十九)
疮疡,小便淋漓频数,或茎中涩者,肾经亏损之恶症也,宜用加减八味丸,以补阴。足胫逆冷者,宜用八味丸,以补阳。若小便频而黄者,宜用四物汤加麦门、参、术、五味,以滋肺肾。若小便短而少者,宜用补中益气加山药、麦门、五味,以补脾肺。若热结膀胱而不利者,宜用五淋散,以清热。若脾气燥而不能化者,宜用黄芩清肺饮,以滋阴。若膀胱阴虚,阳无以生者,宜用六味丸。若膀胱阳虚,阴无以化者,宜用滋肾丸。肾虚之患,多传此症,非滋化源不救。若用黄柏、知母,反泻其阳,以速其危。若老人阴痿思色,精内败,茎中痛而不利者,用加减八味丸加车前、牛膝。不应,更加附子,多有复生者。若精已竭而复耗之,大小便中牵痛,愈痛则愈便,愈便则愈牵痛,以前药加附子,亦有复生者。王太仆云∶无阴则阳无以化,无阳则阴无以生。当滋其化源,苟专用淡渗,复损真阴,乃速其危也。
【治验】
职坊王的塘背疽溃后,小便淋漓,或时自遗,作渴引饮,烦热不寐,疮口 赤,时或如灼,时或便遗。余曰∶此肾虚之恶症,用加减八味丸加麦门,数剂而痊。
太守朱阳山患背疽,漫肿色黯,微痛作渴,疮头数十。左尺洪数,按之无力,此肾虚之症,气。喜其未用败毒之药,元气未损,故数日脓出肉腐而愈。
驾部林汝玉冬不衣绵,作渴饮冷,每自喜壮实,晒余衣绵,诊其脉,数大无力。余曰∶至火芩、连,加参、术、茯苓,二十余剂,及前丸半斤许,渴减六七,背热亦退。至夏背发一疽,纯用托里之剂而敛。
封君袁怀雪,背疽发热作渴,脉数无力,用四物加黄柏、知母、玄参、山栀、连翘、五味、麦门、银花,背疽渐退;又加白芷、参、 ,腐肉尽溃。因停药且劳,热渴仍作,乃以参、、归、芷、炙草、山药、山茱、茯苓、泽泻、肉桂而愈;又以六味丸及十全大补而敛。

- 论疮疡小便淋漓频数不利《外科枢要》
- 论疮疡小便淋漓频数不利《疡医大全》
- 论疮疡胸痞《疡医大全》
- 论疮疡五善七恶主治《外科枢要》
- 论疮疡虚实《疡医大全》
- 论疮疡五善七恶救援法《疡医大全》
- 论疮疡阳气脱陷《疡医大全》
- 论疮疡无寐肉筋惕《疡医大全》
- 论疮疡阳气脱陷《外科枢要》
- 论疮疡未溃用败毒之药《外科枢要》
- 论疮疡用汗下药《疡医大全》
- 论疮疡未溃不宜概用败毒之药《疡医大全》
- 论疮疡用汗下药《外科枢要》
- 论疮疡围寒凉之药《外科枢要》
- 论疮疡用生肌之药《外科枢要》
- 论疮疡痛痒麻木《疡医大全》
- 论疮疡用香散药《疡医大全》
- 论疮疡随症加减用药《外科枢要》
- 论疮疡用针灸勿忌尻神《疡医大全》
- 论疮疡四肢逆冷《疡医大全》
- 论疮疡用针勿忌尻神《外科枢要》
- 论疮疡食肉《外科理例》
- 论疮疡用针宜禁《外科枢要》
- 论疮疡散走流注《疡医大全》
- 论疮疡欲呕作呕《外科枢要》
- 论疮疡三因受病主治不同《疡医大全》
- 论疮疡欲呕作呕呃逆《疡医大全》
- 论疮疡去腐肉法《疡医大全》
- 论疮疡治法当分缓急《疡医大全》
- 论疮疡去腐肉《外科枢要》
- 论疮疡作渴《疡医大全》
《外科枢要》
- 作者:薛己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68-1644年
- 序
- 卷一
- 论疮疡二十六脉所主(一)
- 论疮疡五善七恶主治(二)
- 论疮疡当明本末虚实(三)
- 论疮疡用针宜禁(四)
- 论疮疡欲呕作呕(五)
- 论疮疡用汗下药(六)
- 论疮疡围寒凉之药(七)
- 论疮疡泥用定痛散(八)
- 论疮疡用生肌之药(九)
- 论疮疡去腐肉(十)
- 论疮疡未溃用败毒之药(十一)
- 论疮疡用针勿忌尻神(十二)
- 论疮疡阳气脱陷(十三)
- 论疮疡发热烦躁(十四)
- 论疮疡轻症用重剂(十五)
- 论疮疡当舍时从症(十六)
- 论疮疡大便秘结(十七)
- 论疮疡大便泻利(十八)
- 论疮疡小便淋漓频数不利(十九)
- 论疮疡作渴(二十)
- 论疮疡出血(二十一)
- 卷二
- 论脑疽(一)
- 论耳疮(二)
- 论鬓疽(三)
- 论瘰(四)
- 论时毒(五)
- 论腮(六)
- 论发背(七)
- 论乳痈乳岩结核(八)
- 论疔疮(九)
- 论肺疽肺痿(十)
- 论胃脘痈(十一)
- 论肠痈(十二)
- 论腹痈(十三)
- 论流注(十四)
- 论鹤膝风(十五)
- 论天泡疮(十六)
- 论赤白游风(十七)
- 论疥疮(十八)
- 论附骨疽(十九)
- 论多骨疽(二十)
- 论翻花疮(二十一)
- 卷三
- 论臀痈(一)
- 论囊痈(二)
- 论悬痈(三)
- 论便痈(四)
- 论下疳疮(五)
- 论痔疮(六)
- 论便血(七)
- 论脱肛(八)
- 论肾脏风疮(九)
- 论疮(十)
- 论足跟疮(十一)
- 论脚发(十二)
- 论脱疽(十三)
- 论瘤赘(十四)
- 论疣子(十五)
- 论发痉(十六)
- 论类破伤风症(十七)
- 论疮疡随症加减用药(十八)
- 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