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脱疽(十三)

《外科枢要》书籍目录

脱疽谓疔患于足或足趾,重者溃脱,故名之。亦有患于手,患于指者。因醇酒炙爆,膏粱伤脾,或房劳损肾,故有先渴而后患者;有先患而后渴者。若色赤作痛自溃者,可治。色黑不溃者,不治。色赤作痛者,元气虚而湿毒壅盛也。先用隔蒜灸、活命饮托里散,再用十全大补汤加减八味丸。色黯不痛者,肾气败而虚火盛也,隔蒜灸、桑枝灸,亦用十全大补汤、加减八味丸,则毒瓦斯不致上侵,元气不致亏损,庶可保生。亦有因修手足口咬等伤而致者。若元气虚弱,或犯房事,外涂寒凉,内服克伐,损伤脾胃,患处不溃,若黑黯上延,亦多致虽者须解去为善。故孙真人云∶在肉则割,在指则截。盖亲之遗体,虽不忍伤,而遂至夭殁,则尤伤矣。况解法无痛,患者知之。

【治验】

一男子足趾患之,肿 痛赤,此三阳经虚,而外邪所乘也。用隔蒜灸,人参败毒散银花、。又有足趾患之者,色紫不痛,此三阳经热毒壅滞,隔蒜灸五十余壮,又明灸百壮,始痛,投活命饮四剂,更以托里药,溃脱而愈。

一男子患前症,赤痛作渴,此足三阴虚,而火内动。用隔蒜灸、活命饮,三剂而溃;更服托里药,及加减八味丸,溃脱而愈。若早用前法,不至于此。

一男子肿痛,色赤发热作渴,大小便秘结,其脉浮数,按之沉实,此足三阳经积热,内外俱受患也。先用隔蒜灸,及人参败毒散加银花、白芷大黄而溃,更以活命饮而痊。

一膏粱之人,先作渴足热,后足大趾赤痛,六脉洪数而无力,左尺为甚。余以为此足三阴虚阴八珍汤,各三十余剂,及桑枝灸,溃而脓清,作渴不止。遂朝以前汤,送加减八味丸,夕用十余大补汤,三十余剂而痊。是时同患此症,服败毒之药者,俱不救。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外科枢要》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外科枢要》书籍目录
  1. 论脱疽《外科枢要》
  2. 论脱肛《外科枢要》
  3. 论外疡补益之剂《疡科纲要》
  4. 论臀痈《外科枢要》
  5. 论外疡理湿之剂《疡科纲要》
  6. 论退针《针灸易学》
  7. 论外疡清热之剂《疡科纲要》
  8. 论退翳之法《眼科秘诀》
  9. 论外疡提脓托毒之剂《疡科纲要》
  10. 论吐血衄血之原因及治法《医学衷中参西录》
  11. 论外疡温养之剂《疡科纲要》
  12. 论吐泻(儿科)《冯氏锦囊秘录》
  13. 论外疡治痰之剂《疡科纲要》
  14. 论吐痰《原要论》
  15. 论外治之药《疡科纲要》
  16. 论吐沫《原要论》
  17. 论顽木不痛《疡科纲要》
  18. 论吐法《医学心悟》
  19. 论王叔和《伤寒寻源》
  20. 论吐法《丹溪心法》
  21. 论往来寒热《济阴纲目》
  22. 论吐法《医学集成》
  23. 论望色《肯堂医论》
  24. 论吐(儿科)《冯氏锦囊秘录》
  25. 论痿蹙症《评琴书屋医略》
  26. 论吐《景岳全书》
  27. 论痿与柔风香港脚相类《外科理例》
  28. 论偷针眼《原机启微》
  29. 论卫气《中风论》
  30. 论痛痒《冯氏锦囊秘录》
  31. 论胃病噎膈(即胃癌)治法及反胃治法《医学衷中参西录》

《外科枢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