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肾脏风疮(九)
(男妇同治)
肾脏风属肾虚,风邪乘于 胫,以致皮肤如癣,或渐延上腿,久则延及遍身。外症则搔痒成疮,脓水淋漓,眼目昏花;内症则口燥舌干,腰腿倦怠,吐痰发热,盗汗体疲。治法用六味丸为主,佐以四生散。若脾胃虚弱者,用补中益气为主,佐以六味丸、四生散为善。
【治验】
钦天薛循斋,六十有一,两 患之,脓水淋漓,发热吐痰四年矣。此肾脏风症也,与六味丸、四生散而瘥。年余复作,延及遍身,日晡益甚,痰渴盗汗,唇舌生疮,两目昏赤,皆肾经虚内败也。用前丸,及补中益气汤加麦门、五味而愈。

- 论肾脏风疮《外科枢要》
- 论肾泄《类证治裁》
- 论肾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华佗神方》
- 论肾弱不能作强治法《医学衷中参西录》
- 论升麻柴胡《药鉴》
- 论肾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中藏经》
- 论升麻柴胡槟榔木香四味同用功效《药鉴》
- 论神仙追毒丸《外科理例》
- 论生成《华佗神方》
- 论神妙拔根法《疡医大全》
- 论生肌法《疡医大全》
- 论神灯照法《疡医大全》
- 论生肉《疡医大全》
- 论身痛《冯氏锦囊秘录》
- 论生死大要《华佗神方》
- 论舌之部位及其所属《重订囊秘喉书》
- 论生死形症《外科精要》
- 论上下不宁《华佗神方》
- 论圣人止有三法无第四法《质疑录》
- 论伤丈夫头痛《济阴纲目》
- 论圣散子《苏沈良方》
- 论伤暑中暑中热辨误《六因条辨》
- 论胜复《古今医统大全》
- 论伤寒正治逆治反攻寒热辩《伤寒六书》
- 论师尼寡妇异乎妻外家之治《济阴纲目》
- 论伤寒杂证《医学入门》
- 论师尼孀妇处女疮疡治法不同《疡医大全》
- 论伤寒有证见之必死法《伤寒六书》
- 论湿痹(儿科)《冯氏锦囊秘录》
- 论伤寒用药法则《伤寒六书》
- 论湿火之症治《重订广温热论》
《外科枢要》
- 作者:薛己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68-1644年
- 序
- 卷一
- 论疮疡二十六脉所主(一)
- 论疮疡五善七恶主治(二)
- 论疮疡当明本末虚实(三)
- 论疮疡用针宜禁(四)
- 论疮疡欲呕作呕(五)
- 论疮疡用汗下药(六)
- 论疮疡围寒凉之药(七)
- 论疮疡泥用定痛散(八)
- 论疮疡用生肌之药(九)
- 论疮疡去腐肉(十)
- 论疮疡未溃用败毒之药(十一)
- 论疮疡用针勿忌尻神(十二)
- 论疮疡阳气脱陷(十三)
- 论疮疡发热烦躁(十四)
- 论疮疡轻症用重剂(十五)
- 论疮疡当舍时从症(十六)
- 论疮疡大便秘结(十七)
- 论疮疡大便泻利(十八)
- 论疮疡小便淋漓频数不利(十九)
- 论疮疡作渴(二十)
- 论疮疡出血(二十一)
- 卷二
- 论脑疽(一)
- 论耳疮(二)
- 论鬓疽(三)
- 论瘰(四)
- 论时毒(五)
- 论腮(六)
- 论发背(七)
- 论乳痈乳岩结核(八)
- 论疔疮(九)
- 论肺疽肺痿(十)
- 论胃脘痈(十一)
- 论肠痈(十二)
- 论腹痈(十三)
- 论流注(十四)
- 论鹤膝风(十五)
- 论天泡疮(十六)
- 论赤白游风(十七)
- 论疥疮(十八)
- 论附骨疽(十九)
- 论多骨疽(二十)
- 论翻花疮(二十一)
- 卷三
- 论臀痈(一)
- 论囊痈(二)
- 论悬痈(三)
- 论便痈(四)
- 论下疳疮(五)
- 论痔疮(六)
- 论便血(七)
- 论脱肛(八)
- 论肾脏风疮(九)
- 论疮(十)
- 论足跟疮(十一)
- 论脚发(十二)
- 论脱疽(十三)
- 论瘤赘(十四)
- 论疣子(十五)
- 论发痉(十六)
- 论类破伤风症(十七)
- 论疮疡随症加减用药(十八)
- 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