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疮疡当舍时从症(十六)
经云∶诸痛痒疮疡,皆属心火。若肿赤烦躁,发热引冷,便秘作渴,脉洪数实,是其常也;虽在严寒之时,必用大苦寒之剂,以泻热毒。若脉细皮寒,泻利肠鸣,饮食不入,呕吐无时,手足逆冷,是变常也;虽在盛暑之时,必用大辛温之剂,以助阳气。《内经》曰∶用寒远寒,用热远热。有假者反之,虽违其时,必从其症。

- 论疮疡当舍时从症《外科枢要》
- 论疮疡当舍时从证《疡医大全》
- 论疮疡二十六脉所主《外科枢要》
- 论疮疡当明本末虚实《外科枢要》
- 论疮疡发寒热或汗《外科理例》
- 论疮疡大便泻利《外科枢要》
- 论疮疡发痉(痉当作)《疡医大全》
- 论疮疡大便泻利《疡医大全》
- 论疮疡发热恶寒烦躁头痛《疡医大全》
- 论疮疡大便秘结《外科枢要》
- 论疮疡发热烦躁《外科枢要》
- 论疮疡大便秘结《疡医大全》
- 论疮疡分五方治法不同《疡医大全》
- 论疮疡疮口黑晕疮内无血色《疡医大全》
- 论疮疡附子不可轻用《疡医大全》
- 论疮疡疮毒入内罨《疡医大全》
- 论疮疡寒热逆从用药法《疡医大全》
- 论疮疡喘急《疡医大全》
- 论疮疡忌围寒凉之药《疡医大全》
- 论疮疡出血《外科枢要》
- 论疮疡僵肉《疡医大全》
- 论疮疡出血《疡医大全》
- 论疮疡类破伤风《疡医大全》
- 论疮疡补泻不可倒施《疡医大全》
- 论疮疡挛急牵阴入腹《疡医大全》
- 论疮口冷涩难合《外科精要》
- 论疮疡面赤不得攻下《疡医大全》
- 论疮口《外科大成》
- 论疮疡目斜视上《疡医大全》
- 论疮疽肿虚实法《外科精义》
- 论疮疡泥用定痛散《外科枢要》
《外科枢要》
- 作者:薛己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68-1644年
- 序
- 卷一
- 论疮疡二十六脉所主(一)
- 论疮疡五善七恶主治(二)
- 论疮疡当明本末虚实(三)
- 论疮疡用针宜禁(四)
- 论疮疡欲呕作呕(五)
- 论疮疡用汗下药(六)
- 论疮疡围寒凉之药(七)
- 论疮疡泥用定痛散(八)
- 论疮疡用生肌之药(九)
- 论疮疡去腐肉(十)
- 论疮疡未溃用败毒之药(十一)
- 论疮疡用针勿忌尻神(十二)
- 论疮疡阳气脱陷(十三)
- 论疮疡发热烦躁(十四)
- 论疮疡轻症用重剂(十五)
- 论疮疡当舍时从症(十六)
- 论疮疡大便秘结(十七)
- 论疮疡大便泻利(十八)
- 论疮疡小便淋漓频数不利(十九)
- 论疮疡作渴(二十)
- 论疮疡出血(二十一)
- 卷二
- 论脑疽(一)
- 论耳疮(二)
- 论鬓疽(三)
- 论瘰(四)
- 论时毒(五)
- 论腮(六)
- 论发背(七)
- 论乳痈乳岩结核(八)
- 论疔疮(九)
- 论肺疽肺痿(十)
- 论胃脘痈(十一)
- 论肠痈(十二)
- 论腹痈(十三)
- 论流注(十四)
- 论鹤膝风(十五)
- 论天泡疮(十六)
- 论赤白游风(十七)
- 论疥疮(十八)
- 论附骨疽(十九)
- 论多骨疽(二十)
- 论翻花疮(二十一)
- 卷三
- 论臀痈(一)
- 论囊痈(二)
- 论悬痈(三)
- 论便痈(四)
- 论下疳疮(五)
- 论痔疮(六)
- 论便血(七)
- 论脱肛(八)
- 论肾脏风疮(九)
- 论疮(十)
- 论足跟疮(十一)
- 论脚发(十二)
- 论脱疽(十三)
- 论瘤赘(十四)
- 论疣子(十五)
- 论发痉(十六)
- 论类破伤风症(十七)
- 论疮疡随症加减用药(十八)
- 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