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鬓疽(三)
(男妇同用)
鬓疽∶属肝胆二经怒火,或风热血虚所致。若发热作渴者,用柴胡清肝散。肿 痛甚者,用仙方活命饮。若大势已退,余毒未散,用参、 、归、术为主,佐以川芎、白芷、金银花,以速其脓。脓成,仍用参、 之类,托而溃之。若欲其生肌收敛,肾虚者六味丸;血虚者,四物加参、 ;或血燥,或水不能生木者,用四物汤、六味地黄丸;气虚者,用补中益气汤。皆当滋其化源为善。
【治验】
侍御朱南皋,患前症。肿痛发热,日晡尤甚,此肝胆二经,血虚火燥也,用四物汤加玄参、柴胡、桔梗、炙草,治之而愈。又因劳役发热,畏寒,作渴,自汗,用补中益气汤去柴、升,加五味、麦门、炮姜而瘥。
州守胡廷器年七十,患前症。肿 作痛,头目俱胀,此肾水不足,肝胆火盛而血燥也。
用六味丸料,四剂疮头出水而愈。后因调养失宜,仍肿痛发热喘渴,脉洪大而虚,此脾胃之气伤也,用补中益气,以补脾胃;用六味地黄丸,以补肝肾而痊。

- 论鬓疽《外科枢要》
- 论表证未罢未可下《伤寒发微论》
- 论并治法《外科理例》
- 论表虚及小便多少肺痈肺痿《外科理例》
- 论病犯不治《外科理例》
- 论表里阴阳汗吐下温解法《医学入门》
- 论病生死法《外科正宗》
- 论表里虚实《伤寒发微论》
- 论病生死法《外科选要》
- 论表里寒热虚实《冯氏锦囊秘录》
- 论病因《中风论》
- 论标本《古今医统大全》
- 论病有六不治《疡医大全》
- 论辨脓法《疡医大全》
- 论病有灾怪《华佗神方》
- 论辨纯阴疮疡法《疡医大全》
- 论病之本《察病指南》
- 论辨纯阳疮疡法《疡医大全》
- 论补法《医学集成》
- 论辨半阴半阳疮疡法《疡医大全》
- 论补法《疡医大全》
- 论便痈《外科枢要》
- 论补法《医学心悟》
- 论便血《外科枢要》
- 论补脾补肾《轩岐救正论》
- 论变黑腰痛《冯氏锦囊秘录》
- 论补泻说《普济方·针灸》
- 论避忌《针灸大全》
- 论补须分气味缓急《冯氏锦囊秘录》
- 论避秽气《疡医大全》
- 论补要决《重楼玉钥》
《外科枢要》
- 作者:薛己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68-1644年
- 序
- 卷一
- 论疮疡二十六脉所主(一)
- 论疮疡五善七恶主治(二)
- 论疮疡当明本末虚实(三)
- 论疮疡用针宜禁(四)
- 论疮疡欲呕作呕(五)
- 论疮疡用汗下药(六)
- 论疮疡围寒凉之药(七)
- 论疮疡泥用定痛散(八)
- 论疮疡用生肌之药(九)
- 论疮疡去腐肉(十)
- 论疮疡未溃用败毒之药(十一)
- 论疮疡用针勿忌尻神(十二)
- 论疮疡阳气脱陷(十三)
- 论疮疡发热烦躁(十四)
- 论疮疡轻症用重剂(十五)
- 论疮疡当舍时从症(十六)
- 论疮疡大便秘结(十七)
- 论疮疡大便泻利(十八)
- 论疮疡小便淋漓频数不利(十九)
- 论疮疡作渴(二十)
- 论疮疡出血(二十一)
- 卷二
- 论脑疽(一)
- 论耳疮(二)
- 论鬓疽(三)
- 论瘰(四)
- 论时毒(五)
- 论腮(六)
- 论发背(七)
- 论乳痈乳岩结核(八)
- 论疔疮(九)
- 论肺疽肺痿(十)
- 论胃脘痈(十一)
- 论肠痈(十二)
- 论腹痈(十三)
- 论流注(十四)
- 论鹤膝风(十五)
- 论天泡疮(十六)
- 论赤白游风(十七)
- 论疥疮(十八)
- 论附骨疽(十九)
- 论多骨疽(二十)
- 论翻花疮(二十一)
- 卷三
- 论臀痈(一)
- 论囊痈(二)
- 论悬痈(三)
- 论便痈(四)
- 论下疳疮(五)
- 论痔疮(六)
- 论便血(七)
- 论脱肛(八)
- 论肾脏风疮(九)
- 论疮(十)
- 论足跟疮(十一)
- 论脚发(十二)
- 论脱疽(十三)
- 论瘤赘(十四)
- 论疣子(十五)
- 论发痉(十六)
- 论类破伤风症(十七)
- 论疮疡随症加减用药(十八)
- 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