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脑疽(一)
脑疽属膀胱经积热,或湿热上涌,或阴虚火炽,或肾水亏损,阴精消涸。初起肿赤痛甚,烦渴饮冷,脉洪数而有力,乃湿热上涌,当用黄连消毒散,并隔蒜灸以除湿热。漫肿微痛,渴不饮冷,脉洪数而无力,乃阴虚火炽,当用六味丸,及补中益气汤,以滋化源。若口舌干燥,小便频数,或淋漓作痛,及肾水亏损,急用加减八味丸,及前汤,以固根本,引火归经。
若不成脓,不腐溃,阳气虚也,四君加归、 。不生肌,不收敛,脾气虚也,十全大补汤。
若色黯不溃,或溃而不敛,乃阴精消涸,名曰“脑烁”,为不治。若攻补得宜,亦有可愈。
治者审焉!
【治验】
一妇人患前症,口干舌燥,内服清暑,外敷寒凉,色黯不 ,胸中气噎,此因内寒而外假热也。彼疑素有痰火,不欲温补。余以参、 各五钱,姜、桂各二钱,一剂顿然溃,又用大补
一妇人冬间患此,肿痛热渴,余用清热消毒药,溃之而愈。次年三月,其舌肿大,遍身发疔如葡萄,不计其数,手足尤多,乃脾胃受毒也。先各刺出黑血,随服夺命丹七粒,出臭汗,疮热益甚,便秘二日,与大黄、芩、连,各三钱,升麻、白芷、山栀、薄荷、连翘,各二钱,生甘草一钱,水煎三五沸,服之。大小便出臭血甚多,下体稍退,乃磨入犀角汁再服,舌本及齿缝出臭血,诸毒乃消,更以犀角地黄汤而愈。

- 论脑疽《外科枢要》
- 论脑充血之原因及治法《医学衷中参西录》
- 论脑贫血痿废治法《医学衷中参西录》
- 论脑充血证可预防及其证误名中风之由《医学衷中参西录》
- 论脑贫血治法《医学衷中参西录》
- 论囊痈《外科枢要》
- 论内伤转疟宜防虚脱并治验《寓意草》
- 论难易《妇人规》
- 论内托法《疡医大全》
- 论难易《医述》
- 论内托散《外科理例》
- 论难易《景岳全书》
- 论内消《外科理例》
- 论难产由于血滞血干《济阴纲目》
- 论内消法《疡医大全》
- 论难产由于气虚不运《济阴纲目》
- 论内障外障《原机启微》
- 论难产由于安逸气滞《济阴纲目》
- 论倪涵初先生疟痢三方《知医必辨》
- 论南烛草木《苏沈良方》
- 论脓《外科理例》
- 论南北政《古今医统大全》
- 论脓熟不宜开迟《疡医大全》
- 论男女五脏腑十二经图说二百二十八法《针灸神书》
- 论脓血《外科大成》
- 论男女精血盛衰《济阴纲目》
- 论脓之色泽形质《疡科纲要》
- 论男女各由百脉齐到《济阴纲目》
- 论女人出痘经至《冯氏锦囊秘录》
- 论目为血脉之宗《原机启微》
- 论女人经后证治并居经症《冯氏锦囊秘录》
《外科枢要》
- 作者:薛己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68-1644年
- 序
- 卷一
- 论疮疡二十六脉所主(一)
- 论疮疡五善七恶主治(二)
- 论疮疡当明本末虚实(三)
- 论疮疡用针宜禁(四)
- 论疮疡欲呕作呕(五)
- 论疮疡用汗下药(六)
- 论疮疡围寒凉之药(七)
- 论疮疡泥用定痛散(八)
- 论疮疡用生肌之药(九)
- 论疮疡去腐肉(十)
- 论疮疡未溃用败毒之药(十一)
- 论疮疡用针勿忌尻神(十二)
- 论疮疡阳气脱陷(十三)
- 论疮疡发热烦躁(十四)
- 论疮疡轻症用重剂(十五)
- 论疮疡当舍时从症(十六)
- 论疮疡大便秘结(十七)
- 论疮疡大便泻利(十八)
- 论疮疡小便淋漓频数不利(十九)
- 论疮疡作渴(二十)
- 论疮疡出血(二十一)
- 卷二
- 论脑疽(一)
- 论耳疮(二)
- 论鬓疽(三)
- 论瘰(四)
- 论时毒(五)
- 论腮(六)
- 论发背(七)
- 论乳痈乳岩结核(八)
- 论疔疮(九)
- 论肺疽肺痿(十)
- 论胃脘痈(十一)
- 论肠痈(十二)
- 论腹痈(十三)
- 论流注(十四)
- 论鹤膝风(十五)
- 论天泡疮(十六)
- 论赤白游风(十七)
- 论疥疮(十八)
- 论附骨疽(十九)
- 论多骨疽(二十)
- 论翻花疮(二十一)
- 卷三
- 论臀痈(一)
- 论囊痈(二)
- 论悬痈(三)
- 论便痈(四)
- 论下疳疮(五)
- 论痔疮(六)
- 论便血(七)
- 论脱肛(八)
- 论肾脏风疮(九)
- 论疮(十)
- 论足跟疮(十一)
- 论脚发(十二)
- 论脱疽(十三)
- 论瘤赘(十四)
- 论疣子(十五)
- 论发痉(十六)
- 论类破伤风症(十七)
- 论疮疡随症加减用药(十八)
- 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