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疣子(十五)

《外科枢要》书籍目录

属肝胆少阳经风热血燥,或怒动肝火,或肝客淫气所致。盖肝热水涸,肾气不荣,故精亡而筋挛也。宜以地黄丸滋肾水,以生肝血为善。若用蛛丝缠、螳螂蚀、 艾灸,必多致误。

大抵此症,与血燥结核相同,故外用腐蚀等法,内服燥血消毒,则精血愈虚,肝筋受伤,疮口翻突开张,卒成败症。

【治验】

府庠朱宏仁,年二十,右手背近中指患五疣,中一大者如黄豆,余皆如聚黍,拔之如丝,长三四寸许。此血燥筋缩,用清肝益荣汤,五十余剂而愈。

府庠沈妪文,幼啮指甲,及长不能自禁。余曰∶此肝火血燥也。又颈侧常生小疣子,屡散屡发。又臂生一块,如绿豆大,若触碎,如断束缕,扯之则长,缩之则缩,后两鬓发白点,求治。余曰∶子素肝病,此病亦属肝胆经也。夫爪为筋之余,胆行人生之侧,正与啮爪生KT 等生肝胆,则诸病自愈矣。乃与六味地黄丸,服之二年,白点自退,一男子脸患疣,初如赤椹,杂用敷贴之药,翻张如菌。又用腐蚀, 大如瘤。此足三阴经虚证悉具,治以补脾肺生肝肾等剂而寻愈。

一男子小腹中一块,不时攻痛,或用行气化痰等药,不应。尤以为血鳖,服行气逐血之剂,后手背结一KT 子,渐长寸许,形如鳖状,肢节间如豆大者甚多。彼泥鳖生子发于外,亦用行血,虚症悉至,左尺洪数,关洪数弦。余以为肾水不能生肝木,以致肝火血燥而筋挛。用六味地黄丸,生肾水,滋肝血,三月余,诸症悉愈。

一男子因劳役过度,面色青黑,发热咳嗽,面生疣子,腹内一块,攻上攻下作痛,小便秘涩,服消克之药愈甚。察其脉左右关俱弦洪,元气弱甚,此肝脾受病而筋挛也。投以加味逍遥散地黄丸料,元气遂复。若误以为血鳖之类消之,必致不起。

一男子素膏粱醇酒,先便血便结,惊悸少寐,后肛门周生小颗如疣子,如鼠乳大小不一。

数,按之而弱。余以为足三阴经血虚火炽,法当滋化源。彼不信,别服四物、黄柏知母之类,诸症蜂起,此胃气复伤,各经俱病也。可先用补中益气汤三十余剂,诸症渐愈;乃朝用前汤,夕用八珍汤,又各五十余剂,诸症寻愈;于是夕改用六味丸五味子,又半载,诸症悉

一妇人左手背并次指,患五六枚如熟椹,内热晡热,月经素不按期。余曰∶此因肝脾血虚而胁项及胸乳间皆患疣,经行无期。余用加味逍遥散,少加炒黑黄连数剂渐愈,乃去黄连,更佐以归脾汤,各患渐愈,又百余剂,经行如期,再用地黄丸,三料而痊。

一妇人小腹内一块,或时上攻,或时下坠,寒热胸痞,小便淋漓。或用行气化痰等剂,前症愈甚,月经两月余而一行。或以为内有肉鳖啖饮其血而经不行,服驱逐之剂,下血甚多。两手背结一疣,如大豆许,两月渐长寸许。又两月余,又患数枚,疑以鳖子行于外,仍行驱逐,两耳下各患肿,又疑为疮毒。余曰∶此属肝火血燥也。用加味逍遥散、加味归脾二药兼服,佐以六味丸,三月余而愈。

一妇人患之,用蛛丝缠、芫花线、螳螂啖毒药蚀、着艾灸、大溃肿痛,发热出血。余曰∶此阴血虚也。不信,仍服降火之药而殁。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外科枢要》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外科枢要》书籍目录
  1. 论疣子《外科枢要》
  2. 论用药以胜病为主不拘分量之多少《医学衷中参西录》
  3. 论有热虚劳《济阴纲目》
  4. 论用药要诀《跌打秘方》
  5. 论右肾为命门《质疑录》
  6. 论用药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7. 论余热余毒《冯氏锦囊秘录》
  8. 论用药《备急千金要方》
  9. 论欲产并产后《卫生家宝产科备要》
  10. 论用药《跌打秘方》
  11. 论元气不可形质拘《冯氏锦囊秘录》
  12. 论用大黄药《伤寒发微论》
  13. 论元气不可形质拘《疡医大全》
  14. 论用大黄《友渔斋医话》
  15. 论元阳中脱有内外《阴证略例》
  16. 论用补药《友渔斋医话》
  17. 论远志石菖蒲秦艽柴胡《读医随笔》
  18. 论勇《内经评文》
  19. 论曰《千金翼方》
  20. 论勇《灵枢悬解》
  21. 论月建《古今医统大全》
  22. 论勇《黄帝内经·灵枢》
  23. 论月经诸症《济生集》
  24. 论痈可治不可治《外科理例》
  25. 论月水不断《济阴纲目》
  26. 论痈疽作渴当调补精气《外科精要》
  27. 论月水不利《济阴纲目》
  28. 论痈疽诸证《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29. 论月水多少《济阴纲目》
  30. 论痈疽之源《外科精要》
  31. 论晕针《针灸易学》

《外科枢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