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脱肛(八)
(男妇同治)
脱肛属大肠气血虚而兼湿热。有久痢气血俱虚而脱者,有因肾虚而脱者,有中气虚而脱者,有、茯苓。兼痔而痛者,四物加槐花、黄连、升麻。久痢者,补中益气汤加酒炒芍药。中气虚陷者,前汤加半夏、炮姜、茯苓、五味。肾虚者,六味丸。虚寒者,八味丸。肺与大肠为表里,肛者大肠之门,肺实热则秘结,肺虚寒则脱出,肾主大便,故肾虚者多患此症。
【治验】
举人于时正,素有痔。每劳役便脱肛,肿痛出水,中气下陷也。用补中益气汤加茯苓、芍药十余剂,中气复而即愈。后复脱作痛,误服大黄丸,腹鸣恶食几危。余用前汤,加炮姜、芍药,诸症渐愈,后去姜,加熟地、五味,三十余剂而愈。
一男子脾胃素弱,或因劳倦,或因入房,肛门即下,肿闷痛甚。用补中益气汤加麦门、五味,兼六味丸而愈。后因过饮,下坠肿痛,误用降火消毒,虚症蜂起。余用前汤加炮姜、木香,一剂,再用前汤,并加减八味丸,两月而安。
一儒者面白神劳,素畏风寒,饮食喜热,稍多必吞酸作泻,吸气觉冷,便血盗汗。余以为脾肾虚寒,用补中益气加炮姜、肉桂,五十余剂,八味丸斤许,诸症悉愈。
- 论脱肛《外科枢要》
- 论臀痈《外科枢要》
- 论脱疽《外科枢要》
- 论退针《针灸易学》
- 论外疡补益之剂《疡科纲要》
- 论退翳之法《眼科秘诀》
- 论外疡理湿之剂《疡科纲要》
- 论吐血衄血之原因及治法《医学衷中参西录》
- 论外疡清热之剂《疡科纲要》
- 论吐泻(儿科)《冯氏锦囊秘录》
- 论外疡提脓托毒之剂《疡科纲要》
- 论吐痰《原要论》
- 论外疡温养之剂《疡科纲要》
- 论吐沫《原要论》
- 论外疡治痰之剂《疡科纲要》
- 论吐法《医学心悟》
- 论外治之药《疡科纲要》
- 论吐法《丹溪心法》
- 论顽木不痛《疡科纲要》
- 论吐法《医学集成》
- 论王叔和《伤寒寻源》
- 论吐(儿科)《冯氏锦囊秘录》
- 论往来寒热《济阴纲目》
- 论吐《景岳全书》
- 论望色《肯堂医论》
- 论偷针眼《原机启微》
- 论痿蹙症《评琴书屋医略》
- 论痛痒《冯氏锦囊秘录》
- 论痿与柔风香港脚相类《外科理例》
- 论痛《疡科纲要》
- 论卫气《中风论》
《外科枢要》
- 作者:薛己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68-1644年
- 序
- 卷一
- 论疮疡二十六脉所主(一)
- 论疮疡五善七恶主治(二)
- 论疮疡当明本末虚实(三)
- 论疮疡用针宜禁(四)
- 论疮疡欲呕作呕(五)
- 论疮疡用汗下药(六)
- 论疮疡围寒凉之药(七)
- 论疮疡泥用定痛散(八)
- 论疮疡用生肌之药(九)
- 论疮疡去腐肉(十)
- 论疮疡未溃用败毒之药(十一)
- 论疮疡用针勿忌尻神(十二)
- 论疮疡阳气脱陷(十三)
- 论疮疡发热烦躁(十四)
- 论疮疡轻症用重剂(十五)
- 论疮疡当舍时从症(十六)
- 论疮疡大便秘结(十七)
- 论疮疡大便泻利(十八)
- 论疮疡小便淋漓频数不利(十九)
- 论疮疡作渴(二十)
- 论疮疡出血(二十一)
- 卷二
- 论脑疽(一)
- 论耳疮(二)
- 论鬓疽(三)
- 论瘰(四)
- 论时毒(五)
- 论腮(六)
- 论发背(七)
- 论乳痈乳岩结核(八)
- 论疔疮(九)
- 论肺疽肺痿(十)
- 论胃脘痈(十一)
- 论肠痈(十二)
- 论腹痈(十三)
- 论流注(十四)
- 论鹤膝风(十五)
- 论天泡疮(十六)
- 论赤白游风(十七)
- 论疥疮(十八)
- 论附骨疽(十九)
- 论多骨疽(二十)
- 论翻花疮(二十一)
- 卷三
- 论臀痈(一)
- 论囊痈(二)
- 论悬痈(三)
- 论便痈(四)
- 论下疳疮(五)
- 论痔疮(六)
- 论便血(七)
- 论脱肛(八)
- 论肾脏风疮(九)
- 论疮(十)
- 论足跟疮(十一)
- 论脚发(十二)
- 论脱疽(十三)
- 论瘤赘(十四)
- 论疣子(十五)
- 论发痉(十六)
- 论类破伤风症(十七)
- 论疮疡随症加减用药(十八)
- 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