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疮疡五善七恶主治(二)
疮疡之症,有五善,有七恶。五善见三则瘥,七恶见四则危。夫善者∶动息自宁,饮食知味,便利调匀,脓溃肿消,水鲜不臭,神彩精明,语声清朗,体气和平是也,此属腑症,病微邪浅,更能慎起居,节饮食,勿药自愈。恶者∶乃五脏亏损之症,多因元气虚弱,或因脓水出多,气血亏损;或因汗下失宜,荣卫消铄;或因寒凉克伐,气血不足;或因峻厉之剂,胃气受伤;以致真气虚而邪气实,外似有余而内实不足,法当纯补胃气,多有可生。不可因其恶,遂弃而不治。若大渴发热,或泄泻淋闭者,邪火内淫,一恶也,竹叶黄 汤。
气血俱虚,八珍汤,加黄 、麦门、五味、山茱萸;如不应,佐以加减八味丸煎服。脓血既泄,肿毒尤甚,脓色败臭者,胃气虚而火盛,二恶也,人参黄 汤;如不应,用十全大补汤加麦门、五味。目视不正,黑睛紧小,白睛青赤,瞳子上视者,肝肾阴虚而目系急,三恶也,六味丸料加炒山栀、麦门、五味;如不应,用八珍汤加炒山栀、麦门、五味。喘粗气短,恍惚嗜卧者,脾肺虚火,四恶也,六君加大枣、生姜;如不应,用补中益气汤加麦门、五味。心火刑克肺金,人参平肺散。阴火伤肺,六味丸加五味子煎服。肩背不便,四肢沉重者,脾肾亏损,五恶也,补中益气汤加山茱萸、山药、五味;如不应,用十全大补汤加山茱萸、山药、五味。不能下食,服药而呕,食不知味者,胃气虚弱,六恶也,六君子汤加木香、砂仁;如不应,急加附子。声嘶色败,唇鼻青赤,面目四肢浮肿者,脾肺俱虚,七恶也,补中益气汤加大枣、生姜;如不应,用六君子汤加炮姜;更不应,急加附子,或用十全大补汤加附子、炮姜。腹痛泄泻,咳逆昏愦者,阳气虚,寒气内淫之恶症,急用托里温中汤,复用六君子汤加附子,或加姜、桂温补。此七恶之治法者也。此外更有溃后发热,恶寒作渴;或怔忡惊悸,寤寐不宁,牙关紧急;或头目赤痛,自汗盗汗,寒战切牙,手撒身热,脉洪大,按之如无;或身热恶衣,欲投于水,其脉浮大,按之微细,衣浓仍寒,此血气虚极,传变之恶症也。若手足逆冷,肚腹疼痛,泄痢肠鸣,饮食而入,呃逆呕吐,此阳气虚,寒气所乘之恶症也。若有汗而不恶寒,或无汗而恶寒,口噤足冷,腰背反张,颈项劲强,此血气虚极,变痉之恶症也,急用参、 、归、术、附子救之,间有可生者。大抵虚中见恶症者,难治。实症无恶候者,易治。宋时齐院令虽尝纂其状,而未具其因。皇明陶节庵,虽各立一方,亦简而未悉,余故补其缺云。

- 论疮疡五善七恶主治《外科枢要》
- 论疮疡五善七恶救援法《疡医大全》
- 论疮疡小便淋漓频数不利《疡医大全》
- 论疮疡无寐肉筋惕《疡医大全》
- 论疮疡小便淋漓频数不利《外科枢要》
- 论疮疡未溃用败毒之药《外科枢要》
- 论疮疡胸痞《疡医大全》
- 论疮疡未溃不宜概用败毒之药《疡医大全》
- 论疮疡虚实《疡医大全》
- 论疮疡围寒凉之药《外科枢要》
- 论疮疡阳气脱陷《疡医大全》
- 论疮疡痛痒麻木《疡医大全》
- 论疮疡阳气脱陷《外科枢要》
- 论疮疡随症加减用药《外科枢要》
- 论疮疡用汗下药《疡医大全》
- 论疮疡四肢逆冷《疡医大全》
- 论疮疡用汗下药《外科枢要》
- 论疮疡食肉《外科理例》
- 论疮疡用生肌之药《外科枢要》
- 论疮疡散走流注《疡医大全》
- 论疮疡用香散药《疡医大全》
- 论疮疡三因受病主治不同《疡医大全》
- 论疮疡用针灸勿忌尻神《疡医大全》
- 论疮疡去腐肉法《疡医大全》
- 论疮疡用针勿忌尻神《外科枢要》
- 论疮疡去腐肉《外科枢要》
- 论疮疡用针宜禁《外科枢要》
- 论疮疡轻症用重剂《外科枢要》
- 论疮疡欲呕作呕《外科枢要》
- 论疮疡轻证用重剂《疡医大全》
- 论疮疡欲呕作呕呃逆《疡医大全》
《外科枢要》
- 作者:薛己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68-1644年
- 序
- 卷一
- 论疮疡二十六脉所主(一)
- 论疮疡五善七恶主治(二)
- 论疮疡当明本末虚实(三)
- 论疮疡用针宜禁(四)
- 论疮疡欲呕作呕(五)
- 论疮疡用汗下药(六)
- 论疮疡围寒凉之药(七)
- 论疮疡泥用定痛散(八)
- 论疮疡用生肌之药(九)
- 论疮疡去腐肉(十)
- 论疮疡未溃用败毒之药(十一)
- 论疮疡用针勿忌尻神(十二)
- 论疮疡阳气脱陷(十三)
- 论疮疡发热烦躁(十四)
- 论疮疡轻症用重剂(十五)
- 论疮疡当舍时从症(十六)
- 论疮疡大便秘结(十七)
- 论疮疡大便泻利(十八)
- 论疮疡小便淋漓频数不利(十九)
- 论疮疡作渴(二十)
- 论疮疡出血(二十一)
- 卷二
- 论脑疽(一)
- 论耳疮(二)
- 论鬓疽(三)
- 论瘰(四)
- 论时毒(五)
- 论腮(六)
- 论发背(七)
- 论乳痈乳岩结核(八)
- 论疔疮(九)
- 论肺疽肺痿(十)
- 论胃脘痈(十一)
- 论肠痈(十二)
- 论腹痈(十三)
- 论流注(十四)
- 论鹤膝风(十五)
- 论天泡疮(十六)
- 论赤白游风(十七)
- 论疥疮(十八)
- 论附骨疽(十九)
- 论多骨疽(二十)
- 论翻花疮(二十一)
- 卷三
- 论臀痈(一)
- 论囊痈(二)
- 论悬痈(三)
- 论便痈(四)
- 论下疳疮(五)
- 论痔疮(六)
- 论便血(七)
- 论脱肛(八)
- 论肾脏风疮(九)
- 论疮(十)
- 论足跟疮(十一)
- 论脚发(十二)
- 论脱疽(十三)
- 论瘤赘(十四)
- 论疣子(十五)
- 论发痉(十六)
- 论类破伤风症(十七)
- 论疮疡随症加减用药(十八)
- 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