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血枯经闭
玉烛散 治胃热消渴,善食渐瘦,津液为热燥竭,以致血海干枯。(此即四物汤与调胃承气汤合方也。)
上锉。每服八钱,水煎,食前服。
三和散 治劳心,心火上行,以致胞脉闭塞,月事不来。(此即四物汤与凉膈散合方也)
(此治劳心之实热者也,如心虚而热收于内,与夫心虚而土衰者,不宜妄用)
当归 川芎 白芍药 地黄 大黄 朴硝 黄芩 栀子 连翘 薄荷 甘草(各等分)
上锉。每服八钱,水煎服。
二黄散 治妇人室女,经脉不通,服之如神。
大黄(烧存性,二钱) 生地黄(三钱)
上为末。作一服,空心好酒调下。
二气丸 治月水不调,断绝不产,面黄肌瘦,憔悴,不美食,有燥热,以柴胡引子相参服之。
大黄(四两,另为末,醋一升,慢火熬为膏子) 当归 白芍药(各二两)
上为末,以膏子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淡醋汤下,食前服,日进三服。
(四方俱用大黄,而配合不离四物,自有轻重缓急不同,宜加详之)
五补丸 补诸虚,安五脏,坚骨髓,养精神。凡胞脉闭,先服降心火之剂,后服此丸及卫生汤,以治脾养血也。
熟地黄 人参 牛膝(酒浸去芦,焙干) 白茯苓 地骨皮(各等分)
上为细末,炼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温酒下。(熟地以补天一之水,人参以生天一之气,所谓水生于气也,然气不降则水不生,故用白茯苓以降天气,地骨皮以清气中之火,牛膝引之下行,此立方之大意也)
当归 白芍药(各二两) 黄 (三两) 甘草(一两)
上为末。每服半两,水二盏,煎至一盏,空心温服。如虚者,加人参一两。
(五补丸补水之源,卫生汤行已生之血,盖地黄、茯苓、人参,俱补里气之不足,而黄 、甘草,又益表气之不足,当归、芍药行肝血之不足,有先后天之意焉)
洁古先服降心火之剂者,盖亦芩连、三和、玉烛之类,后服五补,卫生者,亦补气之剂也。
柏子仁丸 治血虚有火,月经耗损,渐至不通,日渐羸瘦,而生潮热,并治室女思虑成劳经闭。慎勿以毒药通之,宜此兼服泽兰汤。
柏子仁(炒,另研) 牛膝(酒洗) 卷柏(各半两) 泽兰叶 续断(各二两) 熟地黄(三两,酒浸半日,石臼内杵成膏)
上为细末,炼蜜丸,如桐子大。空心米饮下三十丸。(夫血生于心,心火旺则津枯而血不化,故用柏子仁以润心而生津,火位之下,水气承之,故用熟地黄以滋水,其四种皆通血脉,而续绝有也)
泽兰汤 治证同前。
泽兰叶(三两) 当归(酒洗) 芍药(炒,各一两) 甘草(五钱)
上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二盏,煎一盏,温服。
加味补中益气汤 治饮食劳倦,损伤脾胃,气弱体倦,发热作渴,饮食减少而不生血者。
黄 人参 甘草(炙) 白术 当归 陈皮(各一钱) 升麻 柴胡(各三分) 生地黄 天花粉(各八分)
上锉。加生姜,作一服,水煎服。(若胃寒,而色不华者,去生地、花粉,有虚火者宜加)
十全大补汤 治堕胎,及多产育伤血,或误服汗下克伐之药,以致血衰气乏,而经不行者。(此方温补气血为主,所谓劳者温之,损者温之是也)
人参 白术 白茯苓 甘草(炙) 当归 川芎 白芍药 熟地黄 黄 肉桂(各二钱)
上锉。作一服,水煎服。
养真汤 治妇人经闭不通,脐下有块,已经三载,百药无效,服此数剂经行。又投数剂,而块消矣。(以上十一方,重在血枯二字)
当归(酒洗) 川芎 白芍药(酒炒) 熟地黄(姜汁炒) 白茯苓 陈皮 栀子(炒) 山茱萸(去核) 益母草 小茴香(酒炒) 香附子(醋浸炒,各等分)
上锉。每服一两,水煎服,五六剂后,经通,作丸服。(凡通经消块,俱用破气削坚、大热大毒之类,而此方俱以行气调气血,散结气,暖下元之药等分,而又以山栀凉药佐之,何也?但闻山栀能治块中之火,未闻能治三年之块而通经也,在善用之)

- 治血枯经闭《济阴纲目》
- 治血聚《是斋百一选方》
- 治血块丸《冯氏锦囊秘录》
- 治血溅《是斋百一选方》
- 治血痢《是斋百一选方》
- 治血贵静《轩岐救正论》
- 治血痢《是斋百一选方》
- 治血风劳《济阴纲目》
- 治血淋及五淋等疾《是斋百一选方》
- 治血风疮方《急救广生集》
- 治血论《温病条辨》
- 治血分椒仁丸《外科理例》
- 治血目皮肤间溅出《是斋百一选方》
- 治血刺心痛《是斋百一选方》
- 治血气心腹痛,四神散《苏沈良方》
- 治血出不止《是斋百一选方》
- 治血热崩漏《济阴纲目》
- 治血崩有国中末之三法《女科经纶》
- 治血热壅遏症五法《冯氏锦囊秘录》
- 治血崩仙方《奇方类编》
- 治血三法《中医词典》
- 治血崩《是斋百一选方》
- 治血涩经闭《济阴纲目》
- 治血崩《是斋百一选方》
- 治血四法《中医词典》
- 治血崩《奇方类编》
- 治血虚不孕《济阴纲目》
- 治血崩《儒门事亲》
- 治血药论《古今医统大全》
- 治血《济阴纲目》
- 治血郁杂方《济阴纲目》
《济阴纲目》
- 作者:武之望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68-1644年
- 序
- 自序
- 凡例
- 卷之一调经门
- 论经主冲任二脉
- 论心脾为经血主统
- 论脾胃生血
- 论经不调由风邪客于胞中
- 论三月一来为居经
- 论师尼寡妇异乎妻外家之治
- 论调经当抑气
- 论调经先去病
- 论调经大法
- 论经水异色
- 论经候愆期
- 论月水多少
- 论月水不利
- 论月水不断
- 论过期不止
- 论经病疼痛
- 论经病发热(附客热)
- 论往来寒热
- 论热入血室
- 论经行泄泻
- 脉法
- 调经通用诸方
- 治经候先期
- 治经候过期
- 治经水过多
- 治经水涩少
- 治月水不利
- 治月水不断
- 治过期不止
- 治经病疼痛
- 治经病发热
- 治往来寒热
- 治热入血室
- 卷之二经闭门
- 论经闭由二阳之病治宜泻心火养脾血
- 论经闭不行有三治宜补血泻火
- 论经闭因肝劳血伤
- 论经闭因劳伤当大补脾胃
- 论室女经闭成劳因思虑伤心
- 论经闭因积冷结气
- 论经闭因痰饮所隔
- 论下利经断利止经来
- 论经闭总因血滞血枯
- 论经闭大法
- 脉法
- 治血枯经闭
- 治血涩经闭
- 治痰结经闭
- 卷之二血崩门
- 论崩中由伤损冲任
- 论血崩因虚热
- 论气陷血脱法当升举
- 论血瘀腹痛法当收止
- 论过服寒凉法当温补
- 论补中去积
- 论开痰行气
- 论杀血心痛
- 论崩漏杂治法
- 脉法
- 治血热崩漏
- 治崩中去血不止
- 治劳伤崩漏
- 治崩漏气陷
- 治崩漏血瘀昏晕疼痛
- 治崩漏虚寒
- 治崩漏虚脱
- 血见黑则止
- 卷之三赤白带下门
- 论带下由劳伤冲任
- 论带下五色因风邪入于胞门
- 论带下属湿热冤结不散
- 论带下痰实宜吐下
- 论带下虚寒宜温补
- 论带久枯涸宜润补
- 论带下当以壮脾胃升阳气为主
- 论带久不止当补卫浓脾
- 论带下湿热药用正治从治之异
- 论带下杂治法
- 论室女带下
- 排脓
- 消瘀血
- 论白浊白淫
- 脉法
- 治湿热带下
- 治湿痰带下
- 治风邪带下
- 治虚损带下
- 治虚寒带下
- 治带下滑脱
- 治白浊白淫
- 卷之四虚劳门
- 卷之五积聚瘕门
- 卷之六求子门
- 论求子须知先天之气
- 论求子脉须和平
- 论求子先调经
- 论求子贵养精血
- 论求子必知氤氲之时
- 论合男女必当其年
- 论男女精血盛衰
- 论成胎分男女之异
- 论男女各由百脉齐到
- 赶经法
- 逐月养胎法
- 论痰饮不孕
- 论求子禁用热剂
- 论孕子杂法
- 脉法
- 治血虚不孕
- 治宫冷不孕
- 治痰塞不孕
- 治婢外家不孕
- 附断子法
- 卷之七浮肿门
- 卷之七前阴诸疾门
- 卷之八胎前门·上
- 论胎属十二经所养
- 论治胎产三禁
- 论胎前调理法
- 论胎前用药法
- 孕妇食忌
- 孕妇药忌
- 孕妇起居忌
- 候胎法
- 诊妇人有妊歌
- 验胎
- 逐月养胎法
- 恶阻
- 胎动不安
- 胎漏下血
- 烦躁
- 心腹胀满
- 心痛
- 心腹痛
- 腹痛
- 小腹痛
- 腰腹及背痛
- 胎水肿满(即子肿子满子气)
- 腹哭钟鸣
- 积聚
- 卷之九胎前门·下
- 卷之十临产门
- 卷之十一产后门·上
- 卷之十二产后门·中
- 卷之十三产后门·下
- 卷之十四产后门·下
- 卷之十四乳病门
- 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