痢疾
大全云∶产后痢疾者,由产劳伤,脏腑不足,日月未满,虚乏未复,或劳动太早,或误食生冷。若行起太早,则外伤风冷,乘虚入于肠胃,若误食生冷,则难化之物伤于脾胃,皆令洞泄水泻,甚者变为痢也。若血渗入大肠,则为血痢难治,世谓之产子痢也,得冷则白,或如鱼脑,得热则赤黄,或为骤血,若冷热相搏,则下痢赤白,或脓血相杂,若下痢青色,则极冷也(黄赤为热,青之为寒,此古人之论,自河间论出,不分五色,均以为热,岂古今不同欤,大概始于伤冷,久变为热,故热者多而寒者少,未可执以无寒也,必因症求之为当)。若饮食不进,便利无常,日夜无度,产后本虚,更加久痢不止,无力瘦乏,愈见羸弱,谓之虚羸下痢。又有产后气血不顺,而下痢赤白,谓之气痢。治之之法,热则凉之,冷则温之,冷热相搏则调之,滑者涩之,虚羸者补之,水谷不分者当利小便,若产妇情性执着,不能宽解,须当顺其气,未有不安者也。
薛氏曰∶前证白属气分,而赤属血分也,其论详见泻利。
一产妇食鸡子,腹中作痛,面色青黄,服平胃二陈,更下痢腹胀,服流气饮子,又小腹一块,不时上攻,饮食愈少,此脾胃虚寒,肝木克侮所致,用补中益气加木香、吴茱萸渐愈,又用八珍大补兼服调理,寻愈。
一妇产后痢,未至月满,因食冷物及酒,冷热与血攻击,滞下纯血,缠坠极痛,其脉大无力,口干,用黄芩芍药汤,三服而安。(若果脉大无力,可不温补,而乃用黄芩芍药汤者,以缠坠极痛之症,为积滞未去也,故从症不从脉焉)
产后下痢作渴者,水谷之精化为血气津液,以养脏腑,脏腑虚燥,故痢而渴,若引饮则难止,反溢水气,脾胃既虚,不能克水,水自流溢,浸渍皮肤,则令人肿,但止其渴,痢则自瘥。(凡里气虚不能致津液,以养脏腑而渴者,宜一味白术煎汤代茶,庶无水肿之患)
薛氏曰∶痢证若渴而不喜饮食,属胃气虚,不能生津液,宜用七味白术散,夜间发热口渴,属肾水弱而不能润,宜用六味丸,并佐以益气汤,以滋化源。
上 咀,水煎,分二服,空心饮。(此以四物汤去川芎加艾、胶,所以止血也,而归、甘各用三两为君,所以和气血而止腹痛耳,妙在甘以缓之)
加味四君子汤 治产后赤白痢,神效。
人参 白术 白茯苓 甘草(炙) 黄 (各一钱) 罂粟壳(炙,去蒂,五分)
上锉,水煎。
以上二方治虚滑。(二方一为气虚,一为血虚,而前方妙在分两,此方重在虚滑,不然参术粟壳岂常试之味)
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 治产后下痢虚极。(《脉经》作热痢重下,新产虚极者)
白头翁 甘草(炙) 阿胶(炒,各二钱) 黄连 黄柏 秦皮(去皮,各三钱)
上锉作二服,水煎,纳胶令消尽,温服。(白头翁汤原仲景治协热毒痢药,而《脉经》加胶甘以治热痢,新产极虚,然非热痢下血,其敢用乎)
槐连四物汤 治产后热滑血痢,脐腹疼痛。
当归 川芎 赤芍药(炒) 生地黄 槐花 黄连(炒,各一钱) 御米壳(去蒂,蜜炙,五分)
上锉,水煎服。(前以四君粟壳治气虚而滑,此以四物粟壳以治血热虚滑,气血之分,智者自辨,而止涩之剂非滑勿投,慎之)
黄连丸 治产后热滑赤白痢,腹中搅痛不可忍。(此方以三黄解毒为主,非真热勿用,辨之)
黄连(四两) 黄芩 黄柏(各二两) 栀子仁 阿胶 蒲黄(各一两) 当归(二两半)
上为末,炼蜜丸如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米饮下,日三夜一。
以上三方治热滑。
神效参香散 治痢疾日久,秽积已少,腹中不痛,或微痛不窘,但滑溜不止,乃收功之后药也。(以下出症,字字真切,不落一空,用此方者须知集方之心,所谓无妄之药勿试也)
方见前泄泻。
一方 治产后血泻不禁,余血作痛,兼块,属寒滑者。
上为末,空心酒调服方寸匕。(以血泻而用姜桂,人所难信,而谓寒滑不禁,又所当遵。
夫学道爱人,用方者宜体认之)
以上二方治寒滑。
神仙感应丸 治产后固无积痢,多有因食荤味早,亦作泻痢者,百无一生,非此方不能救之,三二服立止,不然荏苒日月,致不救也,如不因食荤者不可服。
神曲(炒,三钱) 人参 枳壳(麸炒,去穣,各一钱) 赤石脂 熟地 白术(各二钱)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空心米饮调下。(此方以神仙感应为名,必非虚语,然以为食荤早而致泄者,脾胃必薄,故用参术,而神曲为化食之用,枳壳佐之,赤石脂固之,似矣,而熟地何为也,大抵肾者胃之关,产后肾虚,气不能固,故用之欤,于食荤不食荤,可服不可服之理,自非庸人所知)
连翘丸 治产后久病赤白痢,盖因脾胃不和,气滞积聚所致,心腹胀满,干呕酸心,饮食不下,胸膈噎塞,胁肋疼痛危困者。
连翘 陈皮(去白) 京三棱(各钱半) 肉桂(不见火) 槟榔 牵牛子(取头末) 蓬术 青皮(去白,各一钱) 肉豆蔻(面裹煨) 好墨(各半钱)
上为细末,面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饮下,或用水煎服,亦可。(凡治积方不等,而此所集方,一用地黄石脂,此用连翘好墨,亦大异也,其他不过温气行气攻积而已,亦奇人用奇药,于他方可再求之)
以上二方治积痢。
三圣散 治产后下血痢不止。(止血之剂)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煎石榴皮汤调下,热服。
一方 治产后痢,日五十行者。
取木里蠹粪炒黄,急以水沃之,令稀稠得所,服之即愈。(按木蠹有有毒无毒之异,则其粪亦宜别也)
治产后诸痢杂方
取苍耳叶,捣汁半盏,日三四温服。
一方 煮薤白食之。
治产后血痢杂方
一方 用阿胶二两,以酒一升半煮一升,顿服。
一方 用生马齿苋捣汁二大合,煮一沸,下蜜一合调,顿服。
以上杂治方。
必效方 疗产后痢,而渴饮无度数。(清心生津)
上细锉,水一升煮取七合,细呷。
经效方 疗产后久痢,津液涸,渴不止。(涩气生津)
龙骨(十二分) 浓朴 茯苓 黄 麦门冬 人参(各八分) 生姜(六分) 大枣(十四枚)
上细锉,以水一大斗煮取七合,空心分两服。
录验方 疗产后痢日久,津液枯竭,四肢浮肿,口干舌燥。(为消渴所宜,故服之)
冬瓜一枚黄泥糊浓五寸,煨烂熟,去皮,绞汁服之,痊。
七味白术散 治产后痢,津液竭,渴不止。(大和脾胃以生津)
方见前渴。
以上治痢疾发渴。

- 痢疾《济阴纲目》
- 痢疾《济阴纲目》
- 痢疾《万病回春》
- 痢疾《古今医鉴》
- 痢疾《万病回春》
- 痢疾《寿世保元》
- 痢疾《幼幼集成》
- 痢疾《寿世保元》
- 痢疾《卫生宝鉴》
- 痢疾《医述》
- 痢疾《证治汇补》
- 痢疾《医述》
- 痢疾《石室秘录》
- 痢疾《医宗金鉴》
- 痢疾《明医指掌》
- 痢疾《医宗金鉴》
- 痢疾《明医指掌》
- 痢疾《医学传灯》
- 痢疾《明医指掌》
- 痢疾《麻疹阐注》
- 痢疾《医学摘粹》
- 痢疾《麻疹备要方论》
- 痢疾《医学摘粹》
- 痢疾《慎疾刍言》
- 痢疾《医学心悟》
- 痢疾《产宝》
- 痢疾《仁术便览》
- 痢疾《中医词典》
- 痢疾《明医杂着》
- 痢疾《傅青主男科》
- 痢疾《推拿抉微》
《济阴纲目》
- 作者:武之望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68-1644年
- 序
- 自序
- 凡例
- 卷之一调经门
- 论经主冲任二脉
- 论心脾为经血主统
- 论脾胃生血
- 论经不调由风邪客于胞中
- 论三月一来为居经
- 论师尼寡妇异乎妻外家之治
- 论调经当抑气
- 论调经先去病
- 论调经大法
- 论经水异色
- 论经候愆期
- 论月水多少
- 论月水不利
- 论月水不断
- 论过期不止
- 论经病疼痛
- 论经病发热(附客热)
- 论往来寒热
- 论热入血室
- 论经行泄泻
- 脉法
- 调经通用诸方
- 治经候先期
- 治经候过期
- 治经水过多
- 治经水涩少
- 治月水不利
- 治月水不断
- 治过期不止
- 治经病疼痛
- 治经病发热
- 治往来寒热
- 治热入血室
- 卷之二经闭门
- 论经闭由二阳之病治宜泻心火养脾血
- 论经闭不行有三治宜补血泻火
- 论经闭因肝劳血伤
- 论经闭因劳伤当大补脾胃
- 论室女经闭成劳因思虑伤心
- 论经闭因积冷结气
- 论经闭因痰饮所隔
- 论下利经断利止经来
- 论经闭总因血滞血枯
- 论经闭大法
- 脉法
- 治血枯经闭
- 治血涩经闭
- 治痰结经闭
- 卷之二血崩门
- 论崩中由伤损冲任
- 论血崩因虚热
- 论气陷血脱法当升举
- 论血瘀腹痛法当收止
- 论过服寒凉法当温补
- 论补中去积
- 论开痰行气
- 论杀血心痛
- 论崩漏杂治法
- 脉法
- 治血热崩漏
- 治崩中去血不止
- 治劳伤崩漏
- 治崩漏气陷
- 治崩漏血瘀昏晕疼痛
- 治崩漏虚寒
- 治崩漏虚脱
- 血见黑则止
- 卷之三赤白带下门
- 论带下由劳伤冲任
- 论带下五色因风邪入于胞门
- 论带下属湿热冤结不散
- 论带下痰实宜吐下
- 论带下虚寒宜温补
- 论带久枯涸宜润补
- 论带下当以壮脾胃升阳气为主
- 论带久不止当补卫浓脾
- 论带下湿热药用正治从治之异
- 论带下杂治法
- 论室女带下
- 排脓
- 消瘀血
- 论白浊白淫
- 脉法
- 治湿热带下
- 治湿痰带下
- 治风邪带下
- 治虚损带下
- 治虚寒带下
- 治带下滑脱
- 治白浊白淫
- 卷之四虚劳门
- 卷之五积聚瘕门
- 卷之六求子门
- 论求子须知先天之气
- 论求子脉须和平
- 论求子先调经
- 论求子贵养精血
- 论求子必知氤氲之时
- 论合男女必当其年
- 论男女精血盛衰
- 论成胎分男女之异
- 论男女各由百脉齐到
- 赶经法
- 逐月养胎法
- 论痰饮不孕
- 论求子禁用热剂
- 论孕子杂法
- 脉法
- 治血虚不孕
- 治宫冷不孕
- 治痰塞不孕
- 治婢外家不孕
- 附断子法
- 卷之七浮肿门
- 卷之七前阴诸疾门
- 卷之八胎前门·上
- 论胎属十二经所养
- 论治胎产三禁
- 论胎前调理法
- 论胎前用药法
- 孕妇食忌
- 孕妇药忌
- 孕妇起居忌
- 候胎法
- 诊妇人有妊歌
- 验胎
- 逐月养胎法
- 恶阻
- 胎动不安
- 胎漏下血
- 烦躁
- 心腹胀满
- 心痛
- 心腹痛
- 腹痛
- 小腹痛
- 腰腹及背痛
- 胎水肿满(即子肿子满子气)
- 腹哭钟鸣
- 积聚
- 卷之九胎前门·下
- 卷之十临产门
- 卷之十一产后门·上
- 卷之十二产后门·中
- 卷之十三产后门·下
- 卷之十四产后门·下
- 卷之十四乳病门
- 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