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气陷血脱法当升举

《济阴纲目》书籍目录

东垣云∶一妇人经候黑血,凝结成块,左厢有血瘕,水泻不止,谷食有时化,有时不化,至今岁四月,血块暴下,并水注俱作,是前后二阴有形之血脱竭于下;既久,经候尤不调,水泻日见三两行,食罢心烦不快,饮食减少,甚至瘦弱。东垣先生曰∶夫圣人治病,必本四时升降沉浮之理,权变之宜。若不本四时,以顺为逆,非其治也。且治之大法,必先岁气,无伐天和,无盛盛,无虚虚,遗人夭殃;无致邪,无失正,绝人长命。故圣人云∶阳盛阴虚,下之则愈,汗之则死;阴盛阳虚,汗之则愈,下之则死(阳盛是言阳邪盛于内,故可下;阴盛是言寒邪盛于外,故可汗)。大抵圣人立法,各自有义。且如升阳或发散之剂,是助春夏之阳气,令其上升,乃泻秋冬收藏殒杀寒冰之气,此病是也,当用此法治之,乃升降浮沉之至理也。夫天地之气,以升降浮沉,乃从四时,如治病逆之,则杀人矣。故经云∶顺天者昌,逆天者亡,可不畏哉。夫人之身,亦有天地四时之气,不可止认在外,人体亦同天地也。今经漏不止,是前阴之气血已下脱矣;水泻数年不愈,是后阴之气血,又下陷矣。后阴者,主有形之物也,前阴者,精气之门户,俱下竭,是病患周身之气,常行秋冬之令。阴主杀,此等收藏之病是也。阳生阴长,春夏是也。在人身之中,令气升浮者,谷气上行是也,既病则周身血气,皆不生长,谷气又不升,其肌肉消少,是两仪之气,俱将绝矣。既下元二阴俱脱,血气消竭,假令当日元是热证,今下焦久脱,已化为寒矣。此病久沉久降,寒湿大胜,当急救之,泻寒以热,降湿以燥,大升大举,以助生长,补养气血,不致偏竭。圣人立治之法,既湿气大胜,以所胜治之,助甲(甲胆也),风木上升是也。故经云∶风胜湿(风胜湿,正是举下陷之气,今人以为风来则干之意,非也),是以所胜平之也。当先调和胃气,次用白术之类,以燥其湿,而滋元气,如其不止,后用风药以胜湿,此之谓也。此便是大举大升,以助春夏二湿久陷下之至治也。又一本云∶此病次用四物,随湿证加减。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济阴纲目》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济阴纲目》书籍目录
  1. 论气陷血脱法当升举《济阴纲目》
  2. 论气所伤不同《温疫论》
  3. 论气虚补泻《冯氏锦囊秘录》
  4. 论气盛衰《温疫论》
  5. 论气虚血热补泻《冯氏锦囊秘录》
  6. 论气色《冯氏锦囊秘录》
  7. 论气虚血热热毒壅遏症治法三则《冯氏锦囊秘录》
  8. 论气促《原要论》
  9. 论气血交会《冯氏锦囊秘录》
  10. 论气痹《华佗神方》
  11. 论气血盛衰篇《医理真传》
  12. 论气痹《中藏经》
  13. 论气血喜香恶臭《外科理例》
  14. 论蜞针《外科理例》
  15. 论气有余即是火《质疑录》
  16. 论奇经八脉《针灸易学》
  17. 论气运加临尺寸脉候不应交反说《古今医统大全》
  18. 论奇经八脉《中风论》
  19. 论钱太封翁足患不宜用热药再误《寓意草》
  20. 论七、八天痘疮作痒《医林改错》
  21. 论钱小鲁嗜酒积热之证《寓意草》
  22. 论浦君艺喘病证治之法《寓意草》
  23. 论青蒿《苏沈良方》
  24. 论偏正头风《评琴书屋医略》
  25. 论轻变重重变轻《冯氏锦囊秘录》
  26. 论癖《济阴纲目》
  27. 论轻疫误治每成痼疾《温疫论》
  28. 论脾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中藏经》
  29. 论轻重《中风论》
  30. 论脾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华佗神方》
  31. 论清法《医学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