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成胎分男女之异

《济阴纲目》书籍目录

褚尚书曰∶男女之合,二精皆畅,阴血先至,阳精后冲,血开裹精,精入为骨,而男形成矣;阳精先入,阴血后参,精开裹血,血入为骨,而女形成矣。阳气聚面,故男子面重,溺死者必伏;阴气聚背,故女子背重,溺死者必仰。走兽溺死,仰伏皆然。阴阳均至,非男非女之身,精血散分,骈胎品胎之兆∶父少母老,产女必羸,母壮父衰,生男必弱。古之良工,首察乎此,气受偏瘁,与之补之。补羸女则养血壮脾,补弱男则壮脾节色。羸女宜及时而嫁,弱男宜待壮而婚,此疾外所务之本,不可不察也。

丹溪曰∶成胎以精血之后先分男女者,褚澄之论也,愚窃惑焉!后阅东垣方有曰,经水断后一二日,血海始净,精胜其血,感者成男;四五日后,血脉已旺,精不胜血,感者成女。此论亦为未莹,何以言之?《易》曰∶干道成男,坤道成女。夫乾坤,阴阳之性情也,左右,阴阳之道路也,男女,阴阳之仪象也。父精母血,因感而会。精之泄,阳之施也;血能摄之,阴之化也。精成其骨,此万物资始于干元也;血成其胞,此万物资生于坤元也。阴阳交媾,胎孕乃凝。胎之所居,名曰子宫,一系在下,上有两歧,一达于左,一达于右。精胜其血,及刚日阳时感者,则阳为之主,受气于左子宫,而男形成;精不胜血,及柔日阴时感者,则阴为之主,受气于右子宫,而女形成。或曰∶分男分女吾知之矣,其有双胎者,将何如?曰∶精气有余,歧而分之,血因分而摄之故也。故夫男女同孕者,刚日阴时感,柔日阳时感,则阴阳混杂,不属左,不属右,受气于两歧之间者也。亦有三胎四胎五胎六胎者,犹是而已。或曰,其有男不可为父,女不可为母,与男女之兼形者,又若何而分之耶?予曰,男不可为父,得阳气之亏者也,女不可为母,得阴气之塞者也;兼形者,由阴为驳气所乘,而为状不一。以女兼男形者有二∶一则遇男为妻,遇女为夫;一则可妻而不可夫;又有下为女体,上具男之全角,此又驳之者也。或曰∶驳气所乘,独见于阴,而所乘之形,又若是之不同耶?予曰,阴体虚,驳气易于乘也。驳气所乘,阴阳相混,无所为主,不可属左,不可属右,受气于两岐之间,随所得驳气之轻重而成形,故所兼之形,有不可得而同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济阴纲目》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济阴纲目》书籍目录
  1. 论成胎分男女之异《济阴纲目》
  2. 论沉脉形状指法主病《伤寒六书》
  3. 论持手诀消息法《疡医大全》
  4. 论肠痈《外科枢要》
  5. 论持手诀消息法《外科精义》
  6. 论肠覃《济阴纲目》
  7. 论持针《针灸易学》
  8. 论肠结治法《医学衷中参西录》
  9. 论齿衄《医旨绪余》
  10. 论产后诸禁《类证治裁》
  11. 论齿为肾胃大肠所属《重楼玉钥续编》
  12. 论产后调理法《济阴纲目》
  13. 论赤白游风《外科枢要》
  14. 论产后调护《女科秘旨》
  15. 论赤箭《苏沈良方》
  16. 论产后伤寒与胎前有别法《伤寒六书》
  17. 论赤痢自小肠来《质疑录》
  18. 论产后三禁《妇人规》
  19. 论冲气上冲之病因病状病脉及治法《医学衷中参西录》
  20. 论产后三禁《景岳全书》
  21. 论抽风不是风《医林改错》
  22. 论产后厥症《胎产指南》
  23. 论臭《冯氏锦囊秘录》
  24. 论产后服热药之误《济阴纲目》
  25. 论臭痘《冯氏锦囊秘录》
  26. 论产后当大补气血为主《女科折衷纂要》
  27. 论出痘饮水即呛《医林改错》
  28. 论产后当大补气血《景岳全书》
  29. 论初病大法《济阴纲目》
  30. 论产后大补血气为主《济阴纲目》
  31. 论初诞《冯氏锦囊秘录》

《济阴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