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宫冷不孕
调生丸 (一名诜诜丸) 治妇人冲任虚寒,胎孕不成,成多损坠。
泽兰叶 当归(洗,焙) 熟地黄(洗,焙) 川芎 白芍药 牡丹皮 玄胡索 石斛(酒浸,炒,各一两) 白术(一两) 干姜(炮) 肉桂(去皮,各五钱)
上为末,醋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酒下。(冲为血海,任主胞胎,此方以四物养荣,以白术、石斛养气,泽兰、丹皮、玄胡荡胞中之秽,干姜、肉桂暖子宫之寒,去旧生新,温中益胃,亦温和之正方也)
当归(酒洗) 川芎 肉桂(各二钱) 白芍药(煨) 香附 艾叶(醋炒) 阿胶(蛤粉炒成珠,各四两)
上为末,醋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米汤下。
艾附暖宫丸 治妇人子宫虚冷,带下白淫,面色萎黄,四肢疼痛,倦怠无力,饮食减少,经脉不调,血无颜色,肚腹时痛,久无子息,服药更能戒恼怒、生冷,累用经验。
香附子(六两,用醋五升,以砂石罐煮一昼夜,捣烂成饼,慢火焙干) 艾叶(大者去枝梗)
川芎(酒洗,各三两) 吴茱萸(去梗) 黄 白芍药(淡酒炒,各二两) 续断(去芦,一两五钱) 生地黄(酒洗,一两) 官桂(五钱)
上共为细末,用上好醋打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淡醋汤食远下。择壬子日或天德月德日修合。
胜金丸 (一名女金丹) 治妇人久虚,或产后失调,触犯禁忌,断产少子,及经事迟来,赤白带下,腰脚重痛,寒热不一,身体瘦削,眩晕呕逆。此药善调经候,每日一丸。若胎前三日一丸,产后二日一丸,去一切杂证,效难具述,珍之宝之。
香附子(十五两,醋浸三日) 当归 川芎 白芍药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炙) 桂心白薇 玄胡索 牡丹皮 本 香白芷 没药(另研) 赤石脂(另研,各一两)
上除香附、没药、赤石脂,其余十三味,用好酒浸三日,(此方妙在配合及酒浸三日之功)去酒晒干,连前香附一处为末,方入没药、石脂,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五更初嚼服,温酒送下,白汤亦可。此药多在四十九丸后以癸水调平受孕为度,倘有孕,根据前三日一服,无所忌戒。一方去没药,加沉香;一方去桂心,加熟地黄,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温酒或白汤下,以干物压之。
白薇丸 治妇人月水不利,四肢羸瘦,渐觉虚乏。(以温行则可,以治羸则不可)
当归 白薇 柏子仁 白芍药 川芎 白术 桂心 附子 萆 木香 槟榔 细辛吴茱萸(各五钱) 人参 白茯苓 石斛 川牛膝 泽兰叶(各七钱半) 牡丹皮 紫石英(各一两) 熟地黄(二两)
上为末,炼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温酒下。
白薇丸 治妇人无子或断绪,上热下冷,百病皆主之。(以之补气行血则是,以治上热恐非)
白薇 熟地黄 川椒(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出汗) 白龙骨(各一两) 麦门冬(去心,一两半)
本 卷柏 白芷 覆盆子 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微炒黄) 人参 白茯苓 桂心菖蒲 远志(去心,各七钱半) 车前子 当归(微炒) 芎 蛇床子 细辛 干姜(炮,各五钱半)
上为细末,炼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日午温酒下。昔有数人无嗣,俱用此方,逾年而皆有子,故述之。
秦桂丸 治妇人血海久冷,不能孕育。(有燥湿温经之治,而无清顺平和之性,非真阴寒者,不可服。内有沙参,未知其解)
附子(一方用香附) 白薇 半夏 茯苓 杜仲 浓朴 当归 秦艽(各三两) 防风 肉桂 干姜 牛膝 沙参(各二两二钱) 细辛 人参(各四钱)
上为末,炼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酒下。无效更加丸数。经调受补者,服七日即交合。孕后忌服。
艾附丸 此药能暖子宫,胎前产后,各随饮用。(温平之方)
当归 芍药 熟地黄 生地黄 香附子 蕲艾(各一两) 陈皮 藿香 白芷 牡丹皮 本(各五钱) 丁皮 木香(各三钱)
上为细末,酒糊丸。每服三钱,子宫冷,热酒下。 白浊,盐汤下。 产后积血,艾醋煎汤下。
壬子丸 此药服之,不过一月有孕,试之有效。
吴茱萸 白及 白茯苓 白蔹(各一两) 人参 桂心 没药(各四两) 乳香(三两) 川牛膝 浓朴(各五钱)
上为细末,炼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温酒或盐汤下,日进三服。用壬子日,鸡犬不闻之处修合。有孕毋服,无夫妇人不可服。(以水旺之日,而和温热之药,其意欲求既济之法也。而白及、白蔹之用何居)
南岳魏夫人济阴丹 治妇人血海虚冷,久无孕育,及数堕胎,一切经候不调,崩中漏下,积聚诸证。
秦艽 人参 本 石斛 甘草 蚕布(烧灰) 桔梗(各二两) 京墨( ,醋淬) 木香桃仁(去皮尖,炒,各一两) 糯米(炒,一升) 川芎 当归 肉桂 干姜(炮) 细辛 牡丹皮(各一两半) 茯苓(三两) 熟地黄(酒蒸) 香附子(炒) 泽兰叶(各四两) 川椒(炒去目) 山药(各三两) 苍术(米泔浸,八两) 大豆黄卷(炒,半斤)
一方川椒、山药各七钱半。
上为末,炼蜜为剂,每两作六丸。每服一丸,细嚼,空心,温酒、醋汤任下。或以醋调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亦可。(此方药品虽多,自成一局,补气而不用 、术,补血而不用白芍,行血而用丹皮、泽兰、黄卷,行气而有木香、香附、苍术、川椒,止血有蚕布、京墨,破血有桃仁丹皮,温暖则肉桂、干姜、细辛,引经则 本、石斛,糯米和胃而养阴,秦艽行经而散湿,补而不滞,温而不燥。若再以热易凉,以燥易平,即凉行之法也)
紫石英丸 治妇人子宫久冷,不成孕育,及数经堕胎,月候不匀,崩中漏下,七八瘕,白淫白带,并宜服之。
紫石英 天门冬 桂心 川芎 卷柏 乌头(炮) 熟地黄 辛夷仁 禹余粮( ,醋淬)
当归 石斛(各三两) 紫葳 牡蒙(各二两) 粉草 乌贼骨(烧灰) 薯蓣(各一两半) 牛膝 柏子仁(炒) 吴茱萸 桑寄生 牡丹皮 人参 细辛 浓朴 续断 干姜(炮,各一两)
上为末,炼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饮、温酒任下。(此与前方相表里,而余粮乌贼又有燥湿治带之功,天冬、柏子又有清凉润燥之用,惟用古者能斟酌之)
荡胞汤 治妇人全不产育,及断绝久不产二三十年者。(此方为禀浓断产者设)
朴硝 牡丹皮 当归 大黄(蒸一饭久) 桃仁(各三两) 细辛 浓朴(姜汁炙) 桔梗 赤芍药 人参 茯苓 桂心 甘草 牛膝 陈皮(各二两) 附子(炮,一两半) 虻虫(炒焦去翅足) 水蛭(炒,各十枚)
上为末,每服六钱,水酒各半盏,煎至六分,温服,日二服,夜一服。温覆得少汗,必下积血与冷赤脓,如小豆汁,斟酌不尽。若力弱大困不堪者,只一二服止。如恶物不尽,用坐导药。
皂角(去皮子,一两) 吴茱萸 当归(各二两) 大黄 细辛 五味子 干姜(炮,各一两) 白矾(枯) 戎盐蜀椒(各半两)
一方无大黄,有黄葵花半两。
上为细末,以绢袋盛如指状,入妇人阴户中,坐卧任意,勿行走,小便时去之,一日一度易新者。必下清黄冷汁,汁尽止。若未见病出,可十日安之。本为子宫有冷恶物,故令无子,值天阴冷则发疼痛,须俟病出尽方已,不可中辍。每日早晚,用苦菜煎汤熏洗之。
内药续生丸

- 治宫冷不孕《济阴纲目》
- 治鲠《是斋百一选方》
- 治狗癞《奇方类编》
- 治哽误吞物诸方《小品方》
- 治狗咬《是斋百一选方》
- 治各种癣疮方《奇方类编》
- 治谷道前后所生痈《是斋百一选方》
- 治各有五.五五二十五.治如大之属.衰于戌金之属.衰于辰.是也《此事难知》
- 治骨鲠《是斋百一选方》
- 治膈噎诸方《集验方》
- 治骨鲠《是斋百一选方》
- 治膈气《是斋百一选方》
- 治骨鲠,或竹木签刺喉中不下(出《灵苑》)《苏沈良方》
- 治咯血《是斋百一选方》
- 治骨鲠厌胜法《是斋百一选方》
- 治干血痨仙方《奇方类编》
- 治骨折《是斋百一选方》
- 治干血痨《奇方类编》
- 治骨蒸灸法《圣济总录》
- 治干癣《洪氏集验方》
- 治骨蒸劳瘵《济阴纲目》
- 治干湿痈,并脓窠疮、黄水疮作痒作痛者《奇方类编》
- 治蛊毒痢方《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 治干疥肿痒方(俗名一扫把)《回生集》
- 治蛊气《儒门事亲》
- 治干霍乱神方《冯氏锦囊秘录》
- 治蛊胀《是斋百一选方》
- 治干霍乱腹痛《奇方类编》
- 治鼓胀方《奇方类编》
- 治疳泻方《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 治瞽目神方《奇效简便良方》
《济阴纲目》
- 作者:武之望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68-1644年
- 序
- 自序
- 凡例
- 卷之一调经门
- 论经主冲任二脉
- 论心脾为经血主统
- 论脾胃生血
- 论经不调由风邪客于胞中
- 论三月一来为居经
- 论师尼寡妇异乎妻外家之治
- 论调经当抑气
- 论调经先去病
- 论调经大法
- 论经水异色
- 论经候愆期
- 论月水多少
- 论月水不利
- 论月水不断
- 论过期不止
- 论经病疼痛
- 论经病发热(附客热)
- 论往来寒热
- 论热入血室
- 论经行泄泻
- 脉法
- 调经通用诸方
- 治经候先期
- 治经候过期
- 治经水过多
- 治经水涩少
- 治月水不利
- 治月水不断
- 治过期不止
- 治经病疼痛
- 治经病发热
- 治往来寒热
- 治热入血室
- 卷之二经闭门
- 论经闭由二阳之病治宜泻心火养脾血
- 论经闭不行有三治宜补血泻火
- 论经闭因肝劳血伤
- 论经闭因劳伤当大补脾胃
- 论室女经闭成劳因思虑伤心
- 论经闭因积冷结气
- 论经闭因痰饮所隔
- 论下利经断利止经来
- 论经闭总因血滞血枯
- 论经闭大法
- 脉法
- 治血枯经闭
- 治血涩经闭
- 治痰结经闭
- 卷之二血崩门
- 论崩中由伤损冲任
- 论血崩因虚热
- 论气陷血脱法当升举
- 论血瘀腹痛法当收止
- 论过服寒凉法当温补
- 论补中去积
- 论开痰行气
- 论杀血心痛
- 论崩漏杂治法
- 脉法
- 治血热崩漏
- 治崩中去血不止
- 治劳伤崩漏
- 治崩漏气陷
- 治崩漏血瘀昏晕疼痛
- 治崩漏虚寒
- 治崩漏虚脱
- 血见黑则止
- 卷之三赤白带下门
- 论带下由劳伤冲任
- 论带下五色因风邪入于胞门
- 论带下属湿热冤结不散
- 论带下痰实宜吐下
- 论带下虚寒宜温补
- 论带久枯涸宜润补
- 论带下当以壮脾胃升阳气为主
- 论带久不止当补卫浓脾
- 论带下湿热药用正治从治之异
- 论带下杂治法
- 论室女带下
- 排脓
- 消瘀血
- 论白浊白淫
- 脉法
- 治湿热带下
- 治湿痰带下
- 治风邪带下
- 治虚损带下
- 治虚寒带下
- 治带下滑脱
- 治白浊白淫
- 卷之四虚劳门
- 卷之五积聚瘕门
- 卷之六求子门
- 论求子须知先天之气
- 论求子脉须和平
- 论求子先调经
- 论求子贵养精血
- 论求子必知氤氲之时
- 论合男女必当其年
- 论男女精血盛衰
- 论成胎分男女之异
- 论男女各由百脉齐到
- 赶经法
- 逐月养胎法
- 论痰饮不孕
- 论求子禁用热剂
- 论孕子杂法
- 脉法
- 治血虚不孕
- 治宫冷不孕
- 治痰塞不孕
- 治婢外家不孕
- 附断子法
- 卷之七浮肿门
- 卷之七前阴诸疾门
- 卷之八胎前门·上
- 论胎属十二经所养
- 论治胎产三禁
- 论胎前调理法
- 论胎前用药法
- 孕妇食忌
- 孕妇药忌
- 孕妇起居忌
- 候胎法
- 诊妇人有妊歌
- 验胎
- 逐月养胎法
- 恶阻
- 胎动不安
- 胎漏下血
- 烦躁
- 心腹胀满
- 心痛
- 心腹痛
- 腹痛
- 小腹痛
- 腰腹及背痛
- 胎水肿满(即子肿子满子气)
- 腹哭钟鸣
- 积聚
- 卷之九胎前门·下
- 卷之十临产门
- 卷之十一产后门·上
- 卷之十二产后门·中
- 卷之十三产后门·下
- 卷之十四产后门·下
- 卷之十四乳病门
- 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