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胎法
脉经曰∶妇人怀躯七月,而不可知,时时衄血而转筋者,此为躯也,衄时嚏而动者,非躯也。《素问》曰∶妇人足少阴脉动甚者,妊子也。阴搏阳别,谓之有子。(王注云∶阴,谓尺中也,搏,谓搏触于手也,此脉搏击,与寸脉殊别,则谓有孕之兆。)(《素问》以足少阴脉动甚为有妊,《脉经》以手少阴脉动甚为有妊,岂心肾同一诊耶?此只言《素问》,盖亦有见)
脉经曰∶妊脉初时,寸微小,呼吸五至,三月而尺数也,脉滑疾重,以手按之散者,胎已三月也,脉重手按之,不散但疾不滑者,五月也。尺脉左偏大为男,右偏大为女,左右俱大,产二子,大者如实状。(实字妙)妇人妊娠四月,欲知男女法,左疾为男,右疾为女,俱疾为二子(王子亨云,妊娠三部俱滑而疾;在左为男,在右为女)(诊在尺脉,的是至论。然于王子亨云说,亦为禀浓者言)。遣妊娠人面南行,还复呼之,左回首者是男,右回首者是女。
看上圊时,夫从后急呼之,左回首者是男,右回首者是女也。
楼全善云∶按丹溪云,男受胎在左子宫,女受胎在右子宫,新言大契,是说也。盖男受胎在左,则左重,故回首时,慎护重处而就左也;女胎在右则右重,故回首慎护重处而就右也。推之于脉,其义亦然,胎在左则血气护胎而盛于左,故脉亦从之,而左疾为男,左大为男也;胎在右则血气护胎而盛于右,故脉亦从之,而右疾为女,右大为女也。亦犹经云∶阴搏阳别,谓之有子。言受胎处在脐腹之下,则血气护胎而盛于下,故阴之尺脉鼓搏有力,而与阳之寸脉殊别也。又如痈节发上,则血气从上,而寸脉盛,发下则血气从下,而尺脉盛,发左则血气从左。而左脉盛,发右则血气从右脉盛也,丹溪以左大顺男。右大顺女,为医人之左右手,盖智者之一失也。(丹溪以此诊男女之病。原不诊产妇。须知之)

- 候胎法《济阴纲目》
- 候胎《女科证治准绳》
- 候胎法《女科折衷纂要》
- 候胎《证治准绳·女科》
- 候天色法《普济方·针灸》
- 候胎《中医词典》
- 候天色法《黄帝明堂灸经》
- 候人年得疽法《千金翼方》
- 候天色法《宋本备急灸法》
- 候气法《针灸问对》
- 候吸引针《中医词典》
- 候气法《金针秘传》
- 候痫法《备急千金要方》
- 候气察三部九候《类经》
- 候痫法《幼幼新书》
- 候气辨疑《类经图翼》
- 候痈疽色法《千金翼方》
- 候气《类经》
- 鲎《证类本草》
- 候气《中医词典》
- 鲎《本经逢原》
- 候气《中医名词词典》
- 鲎〈平〉《食疗本草》
- 候脉《厘正按摩要术》
- 鲎试剂标准《医院药学》
- 候呼引针《中医词典》
- 鲎试验《常用化验值及意义》
- 候呼内针《中医词典》
- 呼 吸 链《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候《周慎斋遗书》
- 呼吸《针灸大成》
《济阴纲目》
- 作者:武之望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68-1644年
- 序
- 自序
- 凡例
- 卷之一调经门
- 论经主冲任二脉
- 论心脾为经血主统
- 论脾胃生血
- 论经不调由风邪客于胞中
- 论三月一来为居经
- 论师尼寡妇异乎妻外家之治
- 论调经当抑气
- 论调经先去病
- 论调经大法
- 论经水异色
- 论经候愆期
- 论月水多少
- 论月水不利
- 论月水不断
- 论过期不止
- 论经病疼痛
- 论经病发热(附客热)
- 论往来寒热
- 论热入血室
- 论经行泄泻
- 脉法
- 调经通用诸方
- 治经候先期
- 治经候过期
- 治经水过多
- 治经水涩少
- 治月水不利
- 治月水不断
- 治过期不止
- 治经病疼痛
- 治经病发热
- 治往来寒热
- 治热入血室
- 卷之二经闭门
- 论经闭由二阳之病治宜泻心火养脾血
- 论经闭不行有三治宜补血泻火
- 论经闭因肝劳血伤
- 论经闭因劳伤当大补脾胃
- 论室女经闭成劳因思虑伤心
- 论经闭因积冷结气
- 论经闭因痰饮所隔
- 论下利经断利止经来
- 论经闭总因血滞血枯
- 论经闭大法
- 脉法
- 治血枯经闭
- 治血涩经闭
- 治痰结经闭
- 卷之二血崩门
- 论崩中由伤损冲任
- 论血崩因虚热
- 论气陷血脱法当升举
- 论血瘀腹痛法当收止
- 论过服寒凉法当温补
- 论补中去积
- 论开痰行气
- 论杀血心痛
- 论崩漏杂治法
- 脉法
- 治血热崩漏
- 治崩中去血不止
- 治劳伤崩漏
- 治崩漏气陷
- 治崩漏血瘀昏晕疼痛
- 治崩漏虚寒
- 治崩漏虚脱
- 血见黑则止
- 卷之三赤白带下门
- 论带下由劳伤冲任
- 论带下五色因风邪入于胞门
- 论带下属湿热冤结不散
- 论带下痰实宜吐下
- 论带下虚寒宜温补
- 论带久枯涸宜润补
- 论带下当以壮脾胃升阳气为主
- 论带久不止当补卫浓脾
- 论带下湿热药用正治从治之异
- 论带下杂治法
- 论室女带下
- 排脓
- 消瘀血
- 论白浊白淫
- 脉法
- 治湿热带下
- 治湿痰带下
- 治风邪带下
- 治虚损带下
- 治虚寒带下
- 治带下滑脱
- 治白浊白淫
- 卷之四虚劳门
- 卷之五积聚瘕门
- 卷之六求子门
- 论求子须知先天之气
- 论求子脉须和平
- 论求子先调经
- 论求子贵养精血
- 论求子必知氤氲之时
- 论合男女必当其年
- 论男女精血盛衰
- 论成胎分男女之异
- 论男女各由百脉齐到
- 赶经法
- 逐月养胎法
- 论痰饮不孕
- 论求子禁用热剂
- 论孕子杂法
- 脉法
- 治血虚不孕
- 治宫冷不孕
- 治痰塞不孕
- 治婢外家不孕
- 附断子法
- 卷之七浮肿门
- 卷之七前阴诸疾门
- 卷之八胎前门·上
- 论胎属十二经所养
- 论治胎产三禁
- 论胎前调理法
- 论胎前用药法
- 孕妇食忌
- 孕妇药忌
- 孕妇起居忌
- 候胎法
- 诊妇人有妊歌
- 验胎
- 逐月养胎法
- 恶阻
- 胎动不安
- 胎漏下血
- 烦躁
- 心腹胀满
- 心痛
- 心腹痛
- 腹痛
- 小腹痛
- 腰腹及背痛
- 胎水肿满(即子肿子满子气)
- 腹哭钟鸣
- 积聚
- 卷之九胎前门·下
- 卷之十临产门
- 卷之十一产后门·上
- 卷之十二产后门·中
- 卷之十三产后门·下
- 卷之十四产后门·下
- 卷之十四乳病门
- 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