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之术】

候胎法

《济阴纲目》书籍目录

脉经曰∶妇人怀躯七月,而不可知,时时衄血而转筋者,此为躯也,衄时嚏而动者,非躯也。《素问》曰∶妇人足少阴脉动甚者,妊子也。阴搏阳别,谓之有子。(王注云∶阴,谓尺中也,搏,谓搏触于手也,此脉搏击,与寸脉殊别,则谓有孕之兆。)(《素问》以足少阴脉动甚为有妊,《脉经》以手少阴脉动甚为有妊,岂心肾同一诊耶?此只言《素问》,盖亦有见)

脉经曰∶妊脉初时,寸微小,呼吸五至,三月而尺数也,脉滑疾重,以手按之散者,胎已三月也,脉重手按之,不散但疾不滑者,五月也。尺脉左偏大为男,右偏大为女,左右俱大,产二子,大者如实状。(实字妙)妇人妊娠四月,欲知男女法,左疾为男,右疾为女,俱疾为二子(王子亨云,妊娠三部俱滑而疾;在左为男,在右为女)(诊在尺脉,的是至论。然于王子亨云说,亦为禀浓者言)。遣妊娠人面南行,还复呼之,左回首者是男,右回首者是女。

看上圊时,夫从后急呼之,左回首者是男,右回首者是女也。

楼全善云∶按丹溪云,男受胎在左子宫,女受胎在右子宫,新言大契,是说也。盖男受胎在左,则左重,故回首时,慎护重处而就左也;女胎在右则右重,故回首慎护重处而就右也。推之于脉,其义亦然,胎在左则血气护胎而盛于左,故脉亦从之,而左疾为男,左大为男也;胎在右则血气护胎而盛于右,故脉亦从之,而右疾为女,右大为女也。亦犹经云∶阴搏阳别,谓之有子。言受胎处在脐腹之下,则血气护胎而盛于下,故阴之尺脉鼓搏有力,而与阳之寸脉殊别也。又如节发上,则血气从上,而寸脉盛,发下则血气从下,而尺脉盛,发左则血气从左。而左脉盛,发右则血气从右脉盛也,丹溪以左大顺男。右大顺女,为医人之左右手,盖智者之一失也。(丹溪以此诊男女之病。原不诊产妇。须知之)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济阴纲目》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济阴纲目》书籍目录
  1. 候胎法《济阴纲目》
  2. 候胎《女科证治准绳》
  3. 候胎法《女科折衷纂要》
  4. 候胎《证治准绳·女科》
  5. 候天色法《普济方·针灸》
  6. 候胎《中医词典》
  7. 候天色法《黄帝明堂灸经》
  8. 候人年得疽法《千金翼方》
  9. 候天色法《宋本备急灸法》
  10. 候气法《针灸问对》
  11. 候吸引针《中医词典》
  12. 候气法《金针秘传》
  13. 候痫法《备急千金要方》
  14. 候气察三部九候《类经》
  15. 候痫法《幼幼新书》
  16. 候气辨疑《类经图翼》
  17. 候痈疽色法《千金翼方》
  18. 候气《类经》
  19. 《证类本草》
  20. 候气《中医词典》
  21. 《本经逢原》
  22. 候气《中医名词词典》
  23. 鲎〈平〉《食疗本草》
  24. 候脉《厘正按摩要术》
  25. 鲎试剂标准《医院药学》
  26. 候呼引针《中医词典》
  27. 鲎试验《常用化验值及意义》
  28. 候呼内针《中医词典》
  29. 呼 吸 链《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30. 《周慎斋遗书》
  31. 呼吸《针灸大成》

《济阴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