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经水异色

《济阴纲目》书籍目录

丹溪曰∶经水者阴血也,阴必从阳,故其色红,禀火色也。血为气之配,气热则热,气寒则寒,气升则升,气降则降,气凝则凝,气滞则滞,气清则清,气浊则浊。上应于月,其行有常,名之曰经。为气之配,因气而行。成块者,气之凝也;将行而痛者,气之滞也;来后作痛者,气血俱虚也;色淡者,亦虚也,而有水混之也;错经妄行者,气之乱也;紫者气之热也,黑者热之甚也。今人但见其紫者、黑者、作痛者、成块者,率指为风冷,而行温热之剂,则祸不旋踵矣。良由《病源》论月水诸病,皆曰风冷乘之,宜其相习而成俗也。或曰∶黑者,北方水色也,紫淡于黑,非冷而何?予曰∶经云亢则害,承乃制,热甚者必兼水化,所以热则紫,甚则黑也。况妇人性执而见鄙,嗜欲加倍,脏腑厥阳之火,无日不起,非热而何?若曰风冷,必须外得,设或有之,盖千百而一二也。

准绳云∶冷症外邪初感,入经必痛。或不痛者,久则郁而变热矣。且寒则凝,即行而紫黑,故非寒也。(二公之说甚明)

叶氏曰∶血黑属热,丹溪之论善矣。然风寒外乘者,十中常见一二,何以辨之?盖寒主引涩,小腹内必时常冷痛,经行之际,或手足厥冷,唇青面白,尺脉或迟或微或虚,或虽大而必无力;热则尺脉或洪或数或实,或虽小而必有力,于此审之,可以得其情矣。(脉症相参,尤为的确)

李氏曰∶心主血,故以色红为正,虽不对期而色正者易调。其色紫者风也,黑者热甚也;淡白者虚也,或挟痰停水以混之也;如烟尘水,如屋漏水,如豆汁,或带黄混浊模糊者,湿痰也;成块作片,血不变者,气滞也,或风冷乘之也;色变紫黑者,血热也。大概紫者,四物汤防风白芷荆芥;黑者,四物汤加芩、连、香附;淡白者,芎归汤加参、 、白芍药香附;有痰者,二陈汤加芎、归;如烟尘者,二陈汤秦艽防风苍术;如豆汁者,四物汤加芩、连;成块者,四物汤加香附、玄胡索枳壳陈皮,随症选用。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济阴纲目》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济阴纲目》书籍目录
  1. 论经水异色《济阴纲目》
  2. 论经脉有奇经八脉《针灸大全》
  3. 论经主冲任二脉《济阴纲目》
  4. 论经络浅深《中风论》
  5. 论惊风证治《景岳全书》
  6. 论经络次序《中风论》
  7. 论精血《外科理例》
  8. 论经候愆期《济阴纲目》
  9. 论痉(儿科)《冯氏锦囊秘录》
  10. 论经后失音及陷伏《冯氏锦囊秘录》
  11. 论痉不当以刚柔分虚实《读医随笔》
  12. 论经行泄泻《济阴纲目》
  13. 论静而得之曰中暑《质疑录》
  14. 论经不调由风邪客于胞中《济阴纲目》
  15. 论九宫分野《古今医统大全》
  16. 论经病原《济生集》
  17. 论九漏《疡医大全》
  18. 论经病疼痛《济阴纲目》
  19. 论九针孔穴应候诀《普济方·针灸》
  20. 论经病发热(附客热)《济阴纲目》
  21. 论灸刺分经络《外科理例》
  22. 论经闭总因血滞血枯《济阴纲目》
  23. 论灸法《景岳全书》
  24. 论经闭由二阳之病治宜泻心火养脾血《济阴纲目》
  25. 论酒客病《内外伤辨》
  26. 论经闭因痰饮所隔《济阴纲目》
  27. 论居处门《养生导引秘籍》
  28. 论经闭因劳伤当大补脾胃《济阴纲目》
  29. 论疽疾咽喉口舌生疮《外科理例》
  30. 论经闭因积冷结气《济阴纲目》
  31. 论橘柚《苏沈良方》

《济阴纲目》